《世界翻轉中》減塑新生活6

別再亂扔了!塑膠廢棄物回收量大,可作為多項再生物利用

塑膠廢棄物 減塑

◎ 撰文/藍于洺
◎ 攝影/李偉華
◎ 發布日期/2024.04.07

坐落彰濱工業區的塑料處理場,能將大量塑料廢料回收再利用,每天吞吐處理塑料的量,非常驚人。記者實地採訪發現,塑料場可以回收各式各樣塑膠廢棄物,包含家用容器、漁網等都能回收,依照不同材質,進行完整的回收流程。

塑膠廢棄物 減塑

堆積成千上萬不起眼的塑膠垃圾,經過加工再製後也能變成商機。

把塑害變黃金,塑膠再生公司拚出36億元營收

塑膠集團特助洪詩蕙表示,粉碎後的塑膠廢料透過機器推送,進而洗滌,依照塑膠材質做分色,光譜儀器會將塑膠片各自分裝成淺色與深色,最後來到拌粒,來調配出客戶所需要的原料。經過高溫之後、冷卻切割,就會形成塑膠顆粒,這些塑膠顆粒可以再做後續利用。另外如果是保麗龍餐盒,回收做法則不同,會放進機器壓縮成膠塊狀,在進行回收過程。工業用瑕疵塑料則需要大型機器切割,都會依照不同塑膠材質做分類,再進入再製的流程。

塑膠廢棄物 減塑 塑膠粒

經過高溫之後、冷卻切割,形成塑膠顆粒,才能做後續利用。

塑膠集團董事長洪哲盛表示,在1980年代就投入塑料再生領域,有鑑於過於塑膠廢棄物都採取掩埋方法,洪哲盛希望能把這些廢棄物再利用,1992年成立公司,以生產PE、PP再生塑膠粒為主。洪哲盛看未來各國重視的淨零碳排趨勢,目前生產的再生塑料,碳排放量比起新料聚合物,平均減碳70%到80%,現在集團平均每年可生產約6到7萬噸再生塑料,2021年合併營收約新台幣36億元,包含家具、運動用品,以及知名化妝品連鎖品牌,都是合作夥伴。

另外,不僅生產工廠,場內還設置教育環境,裡頭詳細介著的生產流程,透過圖卡及實體產線,讓民眾來此可以一覽生產全貌,業者表示類似食農、食育教育方式,希望讓更多民眾能了解塑料再生的環節生產。

塑膠廢棄物變食材器具,台灣僅開放PET材質

另外一家塑料回收,每天處理大量塑膠廢棄物,一個塑料磚頭約七百多斤,一個月可以處理將近三千多噸,塑膠處理場業務經理蕭力捷表示,一周可以處理三千噸的塑膠廢棄物。塑膠容器經過打碎之後,回收場在進到洗滌這關,出來的是一大包一大包,裝盛好的塑膠碎片,這時候準備運往造粒場,進行後續加工。

塑膠廢棄物 減塑 塑膠片分色

各色塑膠片需經過分色,並分裝成淺色與深色。

塑膠碎片送往造粒場,經過攝氏250度高溫熔化成液態之後,加壓變成條狀出來,之後快速進到水中冷卻,再往前推送風乾,最後進行切割,最後塑膠粒收入袋中,塑膠顆粒就此完成。而現在研發的塑膠顆粒,在國外也有最新突破,塑膠造粒場營銷經理張福麟表示,現在有獲得國外認證生產的塑膠顆粒,可以用於食材之上,有這項認證,業者可以在四項塑料材質PP、P、PS、PET,都能用在再生食品器具,礙於台灣現行法規,只有PET材質的塑膠塑料可以用在食材器具,所以現階段非PET材質的再生食品容器,只能在國外使用。

塑膠廢棄物 減塑 塑膠粒

一顆顆的再生料,可依照客戶需求製成塑膠再製商品。

飲料採用再生塑料,國內飲料大廠跟進

有鑑於減塑觀念興起,不少大場都開始使用再生塑料,也有飲料大廠推出的鹼性離子水,更是100%再生rPET瓶裝水產品,根據環保署數據統計,台灣塑膠資源年需求約1300萬公噸,約341萬公噸在國內使用,使用後塑膠製品則以物料及能源回收為主,推估採取物料回收再利用量約104萬噸回收率約40%,其餘廢塑膠約162.1萬公噸,採能源回收約153.5萬公噸,歐盟設定目標要在西元2025年,包裝材料中,至少25%需要是回收材質,並期望在2030年這一比例能增加到30%,拚綠能環境,減塑勢在必行,再生塑料、環保當家,透過新科技方式,讓過去難以處理的塑膠廢物,活化再生成為嶄新原料。

看完整專題報導

TVBS

延伸閱讀

TVBS-GOOD_footer-img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新聞部
節目部
趨勢發展部民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