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
不得免費提供
免洗餐具
塑膠類不得免費提供
塑害危機解密1
◎ 撰文/謝佩穎
◎ 攝影/胡瑞麒・潘建樺
◎ 圖片/蘇小親提供
◎ 發布日期/2024.03.20
20年前,台灣一年約使用200億個購物用塑膠袋,在減塑政策逐步推動下,大約減量一半,現在每年平均使用100億個塑膠袋。根據TVBS民調中心三月最新調查,約有79%的民眾會自備購物袋,但僅有27%的民眾會自備飲料杯,使用環保吸管的民眾更少,只有12%。而根據環保團體的調查,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早餐店等才是塑膠購物袋的主要來源,不過目前卻尚未被政策管制。
根據TVBS民調中心最新調查,約有79%的台灣民眾會自備購物袋。(攝影/胡瑞麒)
環境部循環署永消組組長李宜樺表示,近年來要求地方環保局針對各縣市的傳統市場,推動塑膠袋減量試辦計畫,宣導民眾自備購物袋,但未來會不會改為付費購買塑膠袋,還得評估。
尤其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不少民眾自備環保杯,取代一次性容器,但傳統市場買生鮮食品,肉品、葉菜類要分開,要如何環保和食品衛生兼顧,傳統市場的限塑令還有討論空間。李宜樺補充,目前已有制定規範,限制量販店、超級市場需調整販售的包裝使用量,可能從蛋盒、糕點類更換包裝、蔬果裸賣等方式,業者的商品包材,年度減量率需達80%。
環境部循環署永消組組長李宜樺表示,付費購物塑膠袋仍待評估。(攝影/謝佩穎)
就目前來說,台灣的限塑政策逐步推動,從2022年塑膠袋不得免費提供開始,到了2019年,政府單位、學校、百貨公司或是速食連鎖店內用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環境部永續循環署表示,這些政策的推動都是循序漸進,也是觀察國人的生活習慣,慢慢的加強減塑理念,而外溢的效果是內化民眾環保觀念。循環署永消組組長李宜樺說,限用吸管的政策上路後,每年約減少1億支吸管的使用量;而2025年開始,再進一步的限塑,旅宿業者不可提供180毫升以下的盥洗備品。不僅如此,2023年起,連鎖超商、速食店需要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的租借服務,2024年開始政策提高到10%,2025年則需要達到30%。
91年
塑膠袋
不得免費提供
免洗餐具
塑膠類不得免費提供
95年
免洗餐具
公部門、私立學校內用不得提供
100年
飲料杯
回收獎勵金或自備優惠1~2元
107年
塑膠袋
新增7類管制對象
塑膠微粒
限制製造、輸入及販賣
108年
吸管
內用不得給塑膠吸管
免洗餐具
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量販店內用不得提供
111年
飲料杯
・自備價差5元
・循環杯借用
・禁用塑膠材質
・減量目標入法規
PVC食品容器
食品容器禁用含PVC材質塑膠
112年
網購包裝
・使用環保易回收材質
・提高包裝利用率
・搭配循環及原箱出貨
旅宿備品
・180mL以下盥洗用品不得提供
・衛生用品不得陳列
・114年起實施
免洗餐具
生物分解塑膠限制使用
中央政府的限塑令逐步推動,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減塑策略。像是新北市環保局自2019年開始推動「新北UCup」,鼓勵各機關學校辦理大小型活動使用循環杯之外,大型的馬拉松等運動賽事同步推廣,截至113年2月共使用16萬9107杯。
此外,新北市府去年開始,首次與富邦合作,將職棒運動賽事導入「循環杯」服務。球場內各餐飲櫃位均響應不提供一次用免洗飲料杯,改使用循環杯盛裝飲品,並設置10處循環杯歸還站,杯具清潔作業流程通過SGS檢驗認證,執行下來成果借用杯數10,474杯、回收杯數9,503杯、回收率90.73%。
「我常常帶著店內的鍋子,去附近買小火鍋、或是豆花,如果想吃甜點,我也會帶著鍋子去買。」堅持減塑理念的黃尚衍,接受採訪時分享他如何實行減塑生活,他說「因為外帶回來要處理垃圾,蠻麻煩的,像外帶小火鍋不只有紙碗要清洗,還有塑膠蓋要處理,後續還要追垃圾車回收,實在太累了。」嫌處理垃圾麻煩,乾脆從垃圾減量開始,黃尚衍秉持這樣的理念,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
黃尚衍堅持垃圾減量,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攝影/潘建樺)
一走進無包裝商店,從牆壁上陳列的五穀雜糧,到架上的調味料、果乾,通通都是用大容器盛裝,要購買只能自備玻璃罐、袋子來填裝,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價格通通「秤重」計算。黃尚衍表示,自備容器買東西不僅達到減塑,用多少就買多少的概念,也能達到減少剩食浪費的目的。
時間回到2015年,黃尚衍曾經在自助回收台上,看到民眾吃完餐點的回收盤上,好多剩食浪費,因此激發他想要打造一個販售空間,可以讓消費者自由決定用多少就買多少,加上現代家庭人口數少,開火次數減少,避免像量販店的大包裝販售,自主盛裝的消費模式,受到不少家庭主婦青睞。
要用多少才買多少,自備容器盛裝,黃尚衍發現客人接受度愈來愈高。(攝影/潘建樺)
黃尚衍表示,無包裝商店在2017年開幕,由於開店地點不在鬧區,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像附近里民推廣,也鎖定40歲以上的主要採買者,不過會進店購買的消費者,通常已經有無包裝減塑的概念,所以一定都會自備容器盛裝,接受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電商平台盛行,無包裝商店因應消費者需求,開闢網路銷售通路,不過黃尚衍說,「我們從開店經營以來從來沒有買過紙箱和氣泡紙」,放在檯面上包裝的包材通通都是回收再利用,消費者自主性回收提供包材,讓無包裝商店在經營面與減塑理念得以達到平衡。
無包裝商店的包裝包材,採用回收再利用。(攝影/潘建樺)
「我主要減少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為了減少產生的塑膠垃圾,首先我會避免購買有塑膠包裝的產品。」蘇小親分享她的零廢棄生活方法的第一步。
蘇小親長期住在德國,由於德國是全球垃圾利用率最高的國家,蘇小親透過E-mail與《TVBS新聞網》分享她如何實踐塑膠減量的小撇步。除了拒絕購買塑膠包裝產品外,她在生活上的所需乾貨,會找無包裝商店、當地小農購買,或者是直接買大包裝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不僅減少塑膠使用,大包裝還更便宜!
旅居德國的蘇小親,專挑無包裝商店買日常用品。(圖片/蘇小親提供)
另外,隨身攜帶水杯或是食品容器,來盛裝外帶的食物和飲料,如果都沒有帶,那蘇小親說她會直接改為「內用」。而愛喝珍珠奶茶的她,也會自備一支玻璃吸管,以及大玻璃罐,這樣的作法幾乎在所有的餐廳裡都行得通。
蘇小親家中的乾貨採無包裝購買,還用玻璃罐分裝。(圖片/蘇小親提供)
蘇小親的零廢棄生活實踐已經10多年,她曾在2017年出版零廢棄生活實踐一書,她在書中分享「零廢棄隨身組」內容:1個可折疊的袋子、碗盤擦拭布、咖啡隨行杯、手帕袋、裝蔬果的網袋、環保餐具、食物容器或保鮮盒、棉布袋、水壺。蘇小親說:「零廢棄不是一定要做到完美無缺,而是量力而為,做出更有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