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害危機解密4

企業減塑實例!里仁用「生質袋」省2000萬塑膠袋,奉茶行動靠「喝水APP」少183萬瓶裝水

TVBS

◎ 撰文/謝佩穎
◎ 攝影/胡瑞麒、謝佩穎
◎ 圖片提供/綠色和平GREENPEACE、原點社會企業
◎ 發布日期/2024.03.20

有機商店里仁商店的蔬果袋,一年就可減少400萬個塑膠袋,目前為止共減用2000萬個,而奉茶行動已經減少183萬瓶的瓶裝水使用、減少28萬公斤的碳排放,企業減塑怎麼做?

里仁研發「生質包裝」,環保、便利創造雙贏

走進里仁商店,不只販賣有機蔬果,店門口還有一個回收紙袋專區,老顧客都熟門熟路,進店前先自己拿,因為里仁不販售購物用塑膠袋,就連包裝蔬果的袋子,也是他們自己研發的可分解生質袋,里仁商店說,光是蔬果袋,一年就可減少400萬個塑膠袋,目前為止共減用2000萬個。

TVBS

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說,光是蔬果袋,一年就可減少400萬個塑膠袋。(攝影/胡瑞麒)

因一部紀錄片,挑戰高難度「包裝減塑」

「我們因為看到一部紀錄片,發現不少海鳥因為吃進海灘、海洋中的垃圾不斷死亡,才決定要啟動減塑計畫。」因為一部環境紀錄片,讓里仁商店決定要包裝減塑,但想得很簡單,實際執行下來,卻發現很有難度。

「我們一開始想得很容易,只要有塑膠袋的東西全部都拿掉,結果發現執行跟想像有落差。像是織品類沒有包裝就容易勾紗、弄髒,後來才都改成紙包裝。」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說。像是襪子類的商品掛在貨架上,原本都是塑膠勾,後來改成紙材製,毛巾類也都是紙包材,另外像是洗髮精瓶裝外面的收縮膜也全部取消,減少包裝。 

TVBS

織品商品沒包裝就容易勾紗、弄髒,後來改成紙包裝。(攝影/胡瑞麒)

食品減塑包裝挑戰最大,生質袋推出已6年

「不過食品的減塑包裝對我們來說才是真的挑戰,因為食品沒有防腐劑,那改成紙材,可能也有受潮問題。」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補充說,其實蔬果可以裸賣的品項很少,只有西瓜、鳳梨這類粗外皮的才可行,根莖類、葉菜類放太久沒有包裝就會失水,細皮的蔬果像是小番茄也容易刮傷,只要賣相不優,消費者不買單,就會再造成食物浪費問題。另外礙於有機法規,每一項有機蔬果從產地運輸到販賣陳列,都要保持有機完整性,可追蹤溯源,等於不同有機農場出產的都不能混在一起,那就得倚賴包裝區分,這讓里仁針對蔬果的減塑包材傷透腦筋,他們才決定要自己生產蔬果包裝的專用袋。

TVBS

蔬果減塑包材,改用自行生產蔬果包裝的生質專用袋。(攝影/胡瑞麒)

陳美慈說,「我們前後試驗了很久,認為這個包裝袋成分不僅要天然、可分解,就算拿去焚燒垃圾處理,也不會產生有毒物質,前後反覆測試,終於在2017年推出裝蔬果的生質袋,既看起來透明,又可達到包裝袋的效果。」

TVBS

里仁生產蔬果包裝的專用袋,並定點回收生質袋。(攝影/胡瑞麒)

生質袋改良第三版,自己生產自己回收

不過現在在里仁商店看到的生質袋包裝,已經改良到第三代的版本,由於配方的關係,初代版本是「霧面」風格,最後才逐漸改良成稍微透明。而陳美慈表示,雖然生質袋是可分解材質,但國內目前並沒有獨立回收這類材質的系統,導致生質袋的分解功能無法完全發揮,所以里仁再推出「自主回收」活動,邀請消費者把購買蔬果包裝的生質袋拿回店裡回收,讓里仁自己集中處理,響應環保。

特別的是,生質袋混合有機質後,在土壤可以完全分解,而里仁又再次實驗,將回收的生質袋做成小花盆,加上原有生質材的邊角料,做成「生質花盆」,放上架上銷售,不少消費者看到小盆栽的原料,是來自於大家自主回收的生質袋,陳美慈說,「就可以感受到循環再利用,消費者都非常支持。」 

TVBS

回收的生質袋能做成小花盆。(攝影/胡瑞麒)

「水」也能創造循環經濟,奉茶行動靠APP推動「喝水零廢」

「奉茶行動」的初衷,就是回到「綠色消費」的概念,執行長黃暐程說,「提供人們不想要一次性塑膠的飲水選擇」。

瓶裝水減量,研發APP幫你找到附近飲水機

當你外出想喝水的時候,第一個可能想到的是到超商買瓶裝水,但如果今天有攜帶隨身環保杯,可以去哪裡裝水?「奉茶行動」在這樣的契機下應運而生,它是一個APP,使用者想喝水,可以打開APP尋找開放的飲水機地點,而企業、政府單位如果有飲水機也可以提供資訊,透過APP的媒合推動「喝水零廢」。

奉茶行動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暐程說,「我們夥伴的共同認知是讓環境有更好的保護,資源可得到更好的運用,用科技推動循環經濟,聽起來很抽象,但循環經濟的思維,就是不要製造更多的廢棄物,這就要從源頭去改變。」於是他們從瓶裝水的議題出發。 

TVBS

在風景區,也能透過APP也能找到附近加水站。(圖為虎頭山遊憩區,圖片提供/原點社會企業)

「奉茶行動」APP已有1萬3千個水站,下載人數超過27萬

奉茶行動從2020年開始推動,首先找大學生一起做永續推動,並持續邀約附近店家合作,直到同年9月在「2020年總統盃黑客松」競賽中脫穎而出,逐漸聲名大噪,不少企業開始執行ESG後,紛紛加入「奉茶行動」,而水站也在這時間點急速增加, 原本僅有百個水站,截至2023年底,全台超過1萬3千個水站,下載人數超過27萬。

TVBS

原本的百站增加到3000多個水站,同時下載人數也破上萬人。(攝影/謝佩穎)

黃暐程表示,APP的使用者TA設定在一群「健康又環保」的人,因為會喝水同時又響應環保,才有可能會有找水站的需求,而水站的設置密度大約是走路5分鐘內的路程,此外APP內還有任務機制,滿足使用者成就,增加誘因。不過一開始APP的設計,的確碰到不少困難,包括GPS定位不準、閃退等問題,但黃暐程說,「只要有人因為這個APP找到水,對我們來說就足夠了,因為得到水而減少塑膠瓶的產生,那目的就達成。」

TVBS

黃暐程說,奉茶行動從2020年開始推動。(攝影/謝佩穎)

喝水拚減塑!減少183萬瓶瓶裝水、28萬kg碳排放

根據奉茶行動官網的資料顯示,目前為止,已經減少183萬瓶的瓶裝水使用、減少28萬公斤的碳排放。接下來他們的新計畫是「推出買水場景」,黃暐程說,因為有些使用者對於飲水機乾不乾淨、衛生問題而產生抗拒,寧願買包裝水,所以他們才開始討論提供「無痕水販賣」,就像無包裝商店一樣,同時提供SGS檢測報告、濾心消毒狀況,除此之外,更提供機能水、一般純水、礦泉水、氣泡水的多樣選擇,期待台灣在瓶裝水107億元的市場上,化轉為喝水零廢的全民運動。

TVBS

消費者靠APP找到加水站,目前已減少183萬瓶的瓶裝水使用。(攝影/胡瑞麒)

TVBS

延伸閱讀

TVBS-GOOD_footer-img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新聞部
節目部
趨勢發展部民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