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翻轉中》減塑新生活5

減塑包裝!塑膠瓶罐回收再製,成循環經濟重要原料

TVBS

◎ 撰文/劉俐均
◎ 攝影/余信翰
◎ 發布日期/2024.04.07

在全球環保意識日益抬頭的背景下,塑膠污染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為因應此議題,台灣的企業界積極尋找塑膠再生利用的解決方案,將塑膠回收料重新製造成塑膠罐,為環保事業出一份心力。

塑膠再生做好品檢,標籤也能回收

塑膠回收料經過乾燥處理後,這些塑膠顆粒再經由高溫熔融,射出成型成瓶身,接著透過吹瓶技術,最終成功製造出塑膠罐。產線上有咖啡色的瓶罐、也有綠色方形的瓶身,依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顏色置換。再生包材製造廠總經理陳志遠表示,在原料進場之後會先做IQC品檢,品檢顏色、雜質的多少,才能提供給我們做產品的生產,另外生產給客戶的訂單,回收比例也都不一樣,從30%到100%都有生產。

回收的塑膠透過科技運用、製成再生塑膠瓶,品檢一點都不馬虎。

回收的塑膠透過科技運用、製成再生塑膠瓶,品檢一點都不馬虎。

另外陳志遠也強調,在塑膠回收和製造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確保顏色的一致性。儘管如此,企業仍然不斷嘗試使用回收塑料製造的產品,以實現減塑目標。再生包材製造廠不僅使用回收塑料製造塑膠罐,還致力於回收塑膠標籤的再生利用。業者將塑膠標籤也納入再生塑料的行列,並將回收標籤的PET比例提高至50%。

對於日用品業者來說,實現減塑目標並不容易。他們必須保證產品資訊的清晰度和使用指南,同時又要實現輕量包裝的目標。為了達到此目標,業者不僅使用收縮膜,還積極減少瓶身上的標籤,並提高飲料罐的塑膠分類回收。 

以回收塑料製造成的瓶罐,成品最大關卡在顏色。

以回收塑料製造成的瓶罐,成品最大關卡在顏色。

塑膠回收靠AI助攻,正確分類塑膠瓶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塑膠回收的過程也變得更加智能化。透過AI回收機,人們可以將寶特瓶放入機器中,機器能夠快速辨識並分類塑膠瓶,最終將其切成條狀,實現高效的回收和再利用。

此外,台灣政府也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鼓勵業者使用再生塑料。資源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表示,塑膠回收清除處理費最高可達到七折優惠,可提高業者使用再生塑料的誘因。

這些努力不僅在塑膠回收利用的領域取得了成果,也有望對環境保護事業產生積極的影響。透過減塑、循環利用塑膠,台灣企業正在為維護地球生態環境出一份力,並帶領著塑膠製品行業邁向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未來。 

看完整專題報導

TVBS

延伸閱讀

TVBS-GOOD_footer-img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新聞部
節目部
趨勢發展部民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