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觀點
◎ 圖文/T觀點
◎ 發布日期/2024.11.18
白飯都吃不起,這樣的未來有可能嗎?全球各地暴雨、乾旱災情不斷,使農作物收成大減,導致的食品通膨,從彭博農業現貨指數也能觀察出來,9月份大漲7%,漲幅驚人!台灣《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也警示,隨著暖化加劇,台灣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到2050年,分別將平均減少13%、10%,而這些減產都將造成糧食價格上揚,加劇氣候通膨,甚至引發全球糧食戰爭。
地球解方創辦人楊振甫說明糧食戰爭有可能在未來發生。
地球解方創辦人楊振甫:「大國以照顧自己為優先,不再考慮像全球糧食的供需合作的協調,就是在這樣子一個狀態之下,糧食的危機,或是糧食的戰爭,這件事情並不是危言聳聽。」
這也讓各國更加重視糧食生產,如稻米大國日本,受極端高溫影響,稻米產量銳減,加上大量觀光客湧入日本,爆發「令和米荒」,米價一年之內居然上漲了17.2%,是20年來最大的漲幅,更讓超市得祭出每家庭限購一包的限購令。
台灣前兩年也才經歷百年大旱,嘉南平原百年來首次休耕,對此嘉義大學黃文理教授率領團隊研發出「耐旱水稻」,預估一年可以節省近400座蘭潭水庫的蓄水量,不但省水還具有低碳排的特性。
嘉大團隊研發的耐旱米,用水少同時兼具低碳。
嘉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黃文理:「我們這個米生育期很短,所以它用水量減少,肥料需求也比較低。對我們水稻種植來講,水跟肥料會造成甲烷跟N2O的排放,平均兩公斤的白米,大概會有4.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那我們的一號米大概是1.36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極端天氣衝擊,使全球糧食都面臨減產危機,因此如何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農業損失,讓糧食供應能維持穩定,是各國都需要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