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載中 混農林業

世界翻轉中

混農林業行不行?暖化調適下的農業新解方

#MoveTheDate

2.1

Days

樹木間作(Tree Intercropping)

樹木與其他作物一起種植,可延後地球超載日2.1天。

◎ 文字/劉俐均 ◎ 攝影/余信翰 ◎ 發布日期/2024.07.25

在氣候變遷下,出現越來越極端的氣候型態,首當其衝受到危害的就是農業,其中山坡地占全台總面積100多萬公頃,其中30萬公頃是農牧用地,是國內主要水果、花卉和茶葉的重要產地,要對抗暖化威脅,政府部門希望推廣混農林業,在農地中種樹增加碳吸存,採訪團隊走訪南投的廬山高山茶葉的聚集地,有一戶茶廠,在10多年前就開始造林,雖然佔據栽種面積,但是長年下來不僅是成為茶樹遮陰的幫手,對於土地的水土保持也有很大成效。 

混農林業是通過在農田中種植樹木,來平衡糧食供應與碳排放。這一創新的土地使用策略,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

全球超載中 混農林業

混農林業是通過在農田中種植樹木,來平衡糧食供應與碳排放。

位在台北景美的咖啡莊園,種滿了各種樹木圍繞著咖啡樹。這片小山林是莊園主人高福勝花費30多年種植而成。這些高大的樹木不僅提供遮陰,還能幫助咖啡樹生長得更好。高福勝解釋道:「這裡的樹木可以增加碳匯,也能幫咖啡樹遮陰,因為咖啡樹是屬於半日照、半遮陰的作物,所以混農林業非常的適合。」

在南投廬山的坡地上,滿山的茶樹中點綴著高大的梢楠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這片茶園由廠長莊正豐經營,10多年前成為林試所推廣混農林業的示範區域。10多年前林試所博士陳芬蕙與莊正豐一起在茶樹周圍種下130棵樹木,這些樹木有助於增加碳匯並提高山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陳芬蕙博士指出:「雖然種樹不會增加茶葉的產量,但卻能種出不同風味的茶產品,並解決過去農林爭地引起的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問題。」

全球超載中 混農林業

南投廬山茶樹種在林木之中,因而種出不同風味的茶產品,也是混農林業的代表。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表示,混農林業是農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可以增加土壤的碳匯。然而,推廣造林會壓縮農地的使用面積,可能導致產量減少,這讓不少農民感到擔憂。台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建議,應該找到適合的地方大範圍推廣混農林業,尤其是坡地農業最適合這一種做法。

全球超載中 混農林業

台灣坡地也很適合混農林業發展,同時兼具固碳功能。

在歐美國家,混農林業已經行之有年,美國將其歸納為六種形式,包括混牧林業、田籬間作、濱河森林緩衝帶、防風林、森林農作和家庭農園。台灣起步較晚,但隨著氣候變遷壓力加劇,這一做法越來越受到重視。陳芬蕙博士表示:「過去我們認為混農林業是貧窮國家的做法,但事實上,歐美國家已經做得很好,台灣也應該跟進。」

農林間作的混農林業模式不僅可以增加碳匯,達到固碳效果,還能提高農業的韌性。台灣的國土面積不大,但通過這種創新的農業模式,可以應對全球暖化帶來的挑戰,實現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的雙贏。 

看完整影音報導

延伸閱讀

TVBS-GOOD_footer-img TVBS-GOOD_footer-img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新聞部
節目部
ESG永續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