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加

【永續加 EP12】高中生就能玩衛星!台灣團隊用「開源精神」打破太空高牆

2025-06-12 更新
撰稿 永續加

當我們談論永續,多半聚焦在地球。但這一集《永續加》的來賓,視野早已延伸至天際——陳翰琨,一位來自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學生,也是「SIGHT Space 探空隨筆」的創辦人,正用一種新方式詮釋「永續」。

還在大學階段的 Kevin(陳翰琨),便以創業者身份推動太空教育與跨領域創新。他不僅在台積電「千年築夢」計畫中嶄露頭角,更曾帶領團隊參與 NASA 發起的國際挑戰,提出以「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清洗太空衣」的構想,獲得美方認可與獎金支持。這段經歷不僅證明了台灣學生的創意實力,也讓他堅信:即使資源有限,也能為太空領域做出貢獻。


從喜歡看《三體》的科幻迷,到願意為了實踐太空夢休學、創業,Kevin 的成長軌跡是一則典型的「用行動縮短距離」的故事。他分享,過去曾以為太空只是國家等級的事務,是離自己遙不可及的世界,直到參與科學營隊、聽見太空科學家的演講,才逐步發現:「台灣其實也有能力做衛星、發火箭,這並不只是美國 NASA 才做得到的事。」


而他更積極投入的,是讓更多年輕人提早接觸太空科學。他發現,國際上很多學生從高中就開始參與太空專案,而台灣多半是大學才起步。他成立的「SIGHT Space」,就是希望打造一套從小型衛星設計、簡易探空實驗到跨域課程的系統化學習資源,讓年輕人從「動手做」開始,跨出進入太空領域的第一步。


Kevin 強調,太空科學雖然專業,但不必是資優生才能參與。他自己曾因數學能力不足,多次重修微積分,但仍靠著熱情與實作力,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軌道。他鼓勵對太空、工程、環境有興趣的年輕人,不要被「我不夠厲害」的念頭限制,先試著做做看。


太空不再只是少數國家的豪賭,它其實也連結著地球的未來——從衛星監測氣候變遷、追蹤森林消失,到研究太空科技對地球資源的應用。Kevin 的太空夢,並不是要「逃離地球」,而是用科技與教育幫助我們更懂得如何與地球共存,並看見人類文明可以如何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