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全球暖化、空氣污染,讓運動不再「健康」?

2025-05-19 更新
撰稿 專欄作者 高捷

我們都知道空氣污染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高度仰賴身體機能的運動員,更會因為空污而嚴重影響表現。如今除了空氣,全球暖化造成的高溫,更讓運動賽事風險大大提升。

空氣污染雖每年造成 800 多萬人過早死亡,對社會大眾來說,空污雖然較難立即馬上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正在慢慢影響我們的生活。對運動員來說,危機更能直接從賽事中感受到,最直接的影響包含霧霾導致賽事取消,又或是研究已發現在污染環境中訓練的運動員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耐力也會下降。


空氣污染會影響心肺,當中懸浮微粒(PM2.5)、臭氧等污染物會降低運動員的呼吸健康,特別是馬拉松、單車,北京、印度就曾有過馬拉松賽事因空氣品質不佳而引發選手疑慮。如今即使日常外出慢跑、騎腳踏車,也增加了健康風險。而高溫與極端天氣也提高中暑、脫水可能,大幅增加身體溫度調節的負擔,熱浪、暴雨等中斷賽事也更頻繁發生。2020 東京奧運便將馬拉松改至北海道舉行來避開酷暑,但該屆奧運仍有網球、弓箭選手出現中暑或熱衰竭。


在食物與農業上,運動仰賴好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但農藥使用、塑膠微粒透過海洋生物進入食物鏈等,也間接影響我們的營養攝取。


馬拉松選手高度仰賴心肺功能,但空氣污染對於心肺來說是一大殺手/圖源:Shutterstock


不只運動員,日常運動也存在健康風險


針對美國 9 場大型馬拉松、涵蓋 250 萬名跑者的研究發現,每增加 1 微克(百萬分之一)/ 立方公尺的 PM2.5 濃度,男性完賽時間平均延長 32 秒,女性延長 25 秒。在 2014 年北京馬拉松,因為空氣污染嚴重,平均完賽時間比空氣品質較佳的日子慢約 12 分鐘。


在台灣,參與馬拉松已成為許多民眾愛好的活動,而舉辦在城市之中的賽事,未來也更需要留意。激烈運動時的呼吸量是平常的 20 倍,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路跑 4 小時,等於可能連續吸入 80 小時的空氣污染。


而德國職業足球聯賽分析 2017 至 2019 年間的 8,927 場比賽數據,發現 PM2.5、臭氧、二氧化氮濃度上升,與球員跑動距離、跑動次數下降有關。此外,炎熱乾燥的天氣會為空氣中創造污染條件,高溫加速臭氧形成,臭氧則會影響呼吸並導致心臟問題。


熱到不行,運動員也撐不住


2024 年巴黎奧運期間,戶外場地氣溫高達攝氏 35 度,導致選手表現受限,部分隊伍甚至自備冷氣。而即將到來的 2026 年世界盃足球賽,預計在美國德州和墨西哥的場館中舉行,根據模擬結果,球員在場上體感溫度可能超過攝氏 49.5 度,高度增加中暑和熱衰竭機率。


然而高溫影響足球員早已不是第一次,2022 年國際足總將世界盃推遲到 11 月至 12 月,以避開卡達夏季酷熱。為了確保比賽期間的安全,國際足總建議使用濕球黑球溫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評估人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對熱壓力的感受程度,如果溫度超過攝氏 32 度,則兩個半場都必須進行降溫休息。但這否足夠仍引發外界擔憂,因為該指數沒有考慮代謝產生的熱能等數據,當身體汗水蒸散受限時,WGBT 也無法正確反映人體的熱負荷。


2026 年世界盃足球賽,球員面臨「極高的極端高溫風險」/圖源:Shutterstock


環境挑戰,不只扼殺運動員,更影響運動發展


根據《科學報告》雜誌的報告指出,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比賽,運動員在劇烈運動中產生的熱量往往超過他們散熱的能力,這可能會增加運動性中暑的風險,而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運動會導致大量出汗,會導致身體脫水,最後導致體溫調節過程失效、核心溫度升高,進而發生中暑,最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氣候變遷持續不受控,國際間主要城市可能會因為過於炎熱而在本世紀末之前無法舉辦夏季奧運,而適合運動員進行戶外訓練的理想場地會大幅減少,長遠來說會扼殺更多新人參與的機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選手。


儘管可以選擇在比較涼爽的時候舉辦,例如 1964 年東京奧運在 10 月舉行,部分原因是為了避開炎熱的天氣。但嚴峻的挑戰已經開始影響冬奧,因為越來越少的城市有足夠的雪量,舉辦冬奧成本比過往更高,要找到合適訓練場地更難。


除了運動員,工作人員和觀眾也面臨同樣的天氣條件,當中更包含場館建設的工人,他們不只較難被關注到,工作時間更是緊迫,更高機率要在危險條件下施工,例如 2022 年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前,數百名工人在酷暑中喪生。而在閉幕式結束後,工人們必須快速清理和拆除所有設施。


當然,體育界也不是坐等環境更糟糕,例如世界田徑聯合會就發起「為乾淨空氣而跑」的倡議,企業界也加入響應;運動明星、主辦單位、運動聯盟也紛紛投入減碳、環保、減塑等行動。而現階段的我們,除了日常的永續行動,最重要的還是隨時留意空氣品質、氣溫等資訊,確保外出運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