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不只在運動場上發光,明星們紛紛響應永續號召

2025-05-19 更新
撰稿 專欄作者 高捷

從網球好手 Naomi Osaka(大坂直美)到 NBA 球星 Chris Paul,從馬拉松到美國職棒大聯盟,參與永續已成為一股熱潮,運動明星們也紛紛善用自己的影響力,投入行動,在比賽之外不落人後。

Naomi Osaka(大坂直美)可是說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球選手,至今她和多個環境組織合作參與淨灘行動,並多次表達支持塑膠減量以保護海洋生態,同時和環保品牌合作提高大眾對永續時尚的認識。另一方面,NBA 球星 Chris Paul 則致力於推廣永續農業、環境保護,他認為永續的農業不只是保護珍貴的土地資源,更是為後代子孫可以擁有健康、營養的食物。


兩次奧運馬拉松金牌、曾創造過世界紀錄的跑者 Eliud Kipchoge 來自肯亞,除了努力投入保護肯亞森林,也在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發表演說,呼籲全球關注森林砍伐問題。


當永續、減碳議題在全球掀起熱潮,運動明星們也群起響應,每位運動選手或是選擇自己關注的議題、或是用創業、行動、呼籲等各種方式倡議,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創立永續運動品牌,生產平價泳裝與運動服


澳洲奧運游泳選手 Bronte Campbell ,和夥伴成立了永續運動品牌 Earthletica,以透明、創新、可衡量的影響力為原則,專注於衣服、運動用品生產,至今 Earthletica 的產品已回收了 16,326 個寶特瓶、並節約了 95,188 天的飲用水。


由於 85% 的服飾最終會被掩埋或者焚燒,且許多運動服的生產來自原生塑膠,服飾永續也成為 Bronte Campbell 關注的重點。Earthletica 與 Green Story 合作,藉由 Green Story 平台的行銷工具,Earthletica 將影響力數據整合到其產品頁面中,提供即時、第三方驗證的永續成果。


永續運動品牌 Earthletica 由澳洲奧運游泳選手 Bronte Campbell 成立,將產品永續數據透明公開呈現/圖源:Earthletica 


環保美人魚,用游泳作為永續行動


愛沙尼亞游泳選手 Merle Liivand,以「環保美人魚」聞名,來自於她藉由穿戴單蹼(蛙鞋)長距離游泳,並在過程中清理海洋垃圾,創下多項金氏世界紀錄,提高大眾對海洋污染的關注。


2022 年 Merle Liivand 在美國邁阿密海岸以單蹼游泳創下世界紀錄,耗時超過 11 小時,過程中收集了她看到的所有垃圾,並將其放在身旁的橡皮艇上,象徵她對抗海洋垃圾、塑膠的使命。Merle Liivand 更曾憤怒表示:「當我看到垃圾時,我就非常生氣!海洋中的魚類、海豚、海龜被塑膠包圍,這些塑膠微粒最後進到生物們的胃裡,相當不公平!」



要到世界各地參賽,就會有很高的碳足跡


為了追求職業生涯,跑遍世界各地參賽是每個選手的必經之路,然而衍生的碳足跡是必要之惡嗎?比利時網球選手 Zizou Bergs 非常關心永續議題,卻也為此傷透腦筋。


最後他透過參與 ATP(職業網球聯合會)巡迴賽「Carbon Tracker」計畫,該計劃提供球員碳追蹤器 APP,幫助選手做出更永續的行程安排、購買經過驗證的碳信用額,畢竟旅行產生的碳足跡佔其排放量的 90%。Zizou Bergs 最終透過完善行程規劃減少搭機、旅行時的碳排放,並成功抵消他在 2024 年 30 場比賽中的所有碳排放。


Zizou Bergs 一件球衣至少會洗 20-30 次/圖源:Shutterstock


身為明星球員,一定會收到大量廠商贊助的服裝,更容易穿一次就丟,但 Zizou Bergs 一件球衣至少會洗 20-30 次,同時參與衣服回收計劃,每年寄出一大包裹包含衣服、球拍。


直接發起計劃,號召母隊參與永續


板球在澳洲是相當風靡的運動,而澳洲板球球星 Pat Cummins 發起「Cricket for Climate」計劃,號召球員為其母隊安裝太陽能板,並與澳洲板球協會合作在布里斯本國家板球中心完成太陽能發電設備,減少 398 噸的碳排放量,同時節省的能源成本會用於投資基層球隊。


該計劃於 2021 年啟動,除了太陽能發電,也曾捐贈 400 台大型節能冰箱給超過 200 個板球俱樂部,因為許多俱樂部現在仍在使用老舊的家電,不僅耗能,電費也很貴。2022 年該計劃舉行板球氣候高峰會,邀請政府部門、球員、贊助商、澳洲企業和氣候專家等,研討並承諾推動減少板球碳足跡。在基礎上,未來希望能讓 3,700 個澳洲板球俱樂部到 2035 年實現板球淨零排放。



環境對於運動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不論是跑者呼吸的空氣、感受的溫度,每個運動都不可或缺的乾淨水資源、各種海上運動所處的海洋。因此運動明星們積極投入永續倡議,也更是為了讓運動本身可以有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