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加

【樹冠觀點】贈物網、配客嘉的台灣循環島行動

2025-05-09 更新
撰稿 樹冠 Canopi 楊家彥

當我們談「循環」,不只是資源再利用,更可以是生活樣貌的選擇。當我們談「永續」,不只是減少使用,而是讓「使用」本身變得有意義。

世界正再重新找回永續循環的生活哲學?


大家都聽過諺語「肥水不落外人田」,很少細究連排泄物都被珍惜利用來灌溉農耕的循環永續生活哲學。筆者過去在美國唸書當窮學生時,家中用品都得自鄰近社區週末家庭車庫二手品交易(garage sale),敬佩美國作為高所得國家,對於閒置不用品再利用的社會文化。美國知名的二手衣物電商平台 ThredUP創設於2009年,到2023年時員工已逾兩千人,年營收也超過三億美元。根據他們的「全球二手交易領域年報」指出,2025年二手時尚銷售佔整體時尚市場銷售將達一成左右。


2015年的全球暢銷書《零邊際成本社會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主張,未來人類社會自我救贖於不可持續的資源耗竭和生態環境破壞的三大方向:


1) 智慧經濟 (Smart economy):善用智慧科技降低生產與生活的無謂耗費;


2) 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利用共享創新讓有限物資的使用價值千、萬倍增;


3) 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透過循環科技與設計讓工業製品的物資回歸製造生產,降低日益惡化的地球資源耗竭風險。


台灣的永續循環實踐行動又如何呢?


台灣物資分享循環創新行動:贈物網(Give Circle, GC)

贈物網由馬玉如創辦於2009年,主要提供民眾捐贈分享家中閒置的不用品。民眾常常既是物品捐贈者,也是物品索取受贈者。目前會員人數已逾12萬人。創辦人回憶當時創業的初衷說:「就覺得每個人家裡都有閒置的東西,每一個人其實都有辦法可以幫助別人。並不是說非得捐十萬、一百萬才算做公益,如果舉手之勞把家裡用不到的馬克杯、用不到的鍋碗瓢盆分享出去,這種善意互助的感覺也很棒。」創辦人這樣解釋她的初衷。


贈物網的運作模式非常簡單,用戶免費註冊,然後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上傳到平台,其他用戶則可以瀏覽平台上的物品並提出索取請求。平台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費贈送的,沒有任何金錢交換或點數系統。這等於消除了財務門檻,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其中。


目前每天平均送出近千件物品,約96秒就有一件閒置不用品送到需要的人手上。有趣的是,平台上全新物品占比約51%,而總媒合率達86%。如果以折舊的二手物保守估計物資價值,每月等於贈送出社會善意近2,000萬元,而全年贈送物資也超過兩億元。


全台也有超過600家社福機構及偏鄉學校經常在平台App上提出物資需求,這些需求也吸引不少企業委託贈物網代購捐增。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贈物網App來進行各類物資分享循環,贈物網團隊也根據企業需求衍生出許多資訊加值服務。企業若訂閱企業版App,將可定期收到以下物資分享循環成果相關資訊:


1) 物資循環件數、類別和地區分布;


2) 物資循環減碳效益估算,以及相關證書;


3) 公益捐贈統計,以及受贈者回饋圖文或影音。


在贈物網上,發生了許多溫暖人心的故事。例如,有一位會員特別擅長織布且家中有織布機,她在平台上索取了一些不織布,將它們織成頭巾後贈送給癌症希望協會,讓癌症病友可以使用。這些原本可能被丟棄的不織布,透過她的技能和愛心,轉變成了有意義的物品。


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參考贈物網2024年永續報告書



贈物網 GC App 企業減碳專業版數據服務,贈物網提供。


台灣循環包裝永續創新行動:配客嘉 (Package +)


配客嘉是台灣一家提供消費大眾網購、企業供應夥伴物流之際可選用循環包裝服務的公司,成立於2019年。創辦人葉德偉創辦配客嘉的歷程頗具戲劇性:原本從電商從業的他,在2017年至2018年間經營藍牙耳機的銷售,意外收到重視環保的消費者對當時過度包裝的負評。「我常笑說這次創業像是贖罪,因為以前自己是做電商起家的。」


這個負評促使德偉思考,在台灣連鎖業如此發達、民眾本就有回收寶特瓶等習慣的生活環境下,是否有機會創造更環保的包裝解決方案?於是,配客嘉成立後專注於解決台灣一次性包裝垃圾問題。六年來,他們從學校素食餐廳的小型歸還點,發展到如今擁有全台5,000個歸還站的規模,合作夥伴包括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屈臣氏等知名連鎖通路。



配客嘉循環包裝,配客嘉提供。


目前企業循環包裝物流業務的推展最見成效。政府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科技業每年營運所需原物料等進貨件數達20億件,明顯高於消費者網購的四億件。以服務台積電的方案為例,台積電要求供應商在送貨時,如無塵室所需的口罩、手套等用品,不再使用一次性紙箱,改用配客嘉設計的循環包裝箱,部分包裝箱甚至使用科技廠的回收塑料製作,具有更好的防水性、抗靜電等功能,使用壽命約3至4年,可重複使用30至50次。


在循環包裝材逆物流過程中,配客嘉交給受訓後的社福機構、庇護工場等進行清潔消毒,再送回配客嘉的統倉作後續循環使用。此一社會創新環節也創造了包容就業的社會價值。


在溫室氣體減量上,由於過往經濟社會相對忽略循環經濟的發展,因而現行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尚無循環包裝解決方案的估算方法。配客嘉去年(2024)和樹冠影響力投資合作,建構微型規模減量的「循環包裝材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目前已送台灣環境部進行新方法學的申請審查。預期通過之後,使用配客嘉循環包裝材服務的企業客戶,即可根據自身需要申請自願減量專案,爭取減碳貢獻所獲的碳權核准。


根據配客嘉的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循環包裝材最主要的減碳效益來自兩方面:


1) 源頭減量:減少一次性包裝材料的製造。


2) 末端減量:同步避免一次性包裝材料廢棄處理時的碳排放。


即使中間逆向物流階段的回收和清潔衍生碳排放,使得物流階段的減碳效益較低,但源頭和末端顯著減碳的效益,仍明顯優於一次性包裝材的碳排現況。


再配客嘉創辦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台灣循環島」的畫面,由四項永續生活解決方案所構成:


第一,消費者在網購時可方便選擇循環包裝;


第二,企業的供應物流系統使用循環包裝;


第三,所有店家宅配可以選擇循環袋或循環箱;


第四,各類傳統市場或交易場所皆可和企業組織進行ESG專案合作,提供循環包裝或購物袋,讓消費者可以輕鬆避免一次性塑膠袋。


三十出頭的創辦人和年輕團隊,正在默默為更永續的台灣循環島付出自己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