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年輕世代上班哲學:工作不是人生全部

2025-06-16 更新
撰稿 TVBS 新聞網

現今職場正悄然改變,準時下班不再被視為不敬業。許多年輕上班族選擇在下班時間一到即收拾包包離開,拒絕無償加班、強調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時間到就下班」,成了新世代職場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不少人選擇在下班時刻一到,立刻收工、離開公司,把時間還給生活。對 Z 世代來說,工作可以很投入,但絕不該佔據全部人生。


這樣的行為,讓一些資深前輩看得皺眉,但其實這正是世代之間對「工作」這件事的價值觀轉變。


有上班族坦言,不是討厭工作,而是不願意把人生都耗在辦公桌前。「如果只是多拿幾百元,就要留在一個讓人不爽的環境裡,那我寧可接接外包,還比較自由。」


而也有受訪者說,即使知道可以準時下班,看到老闆還在、同事還沒動身,還是會猶豫。「怕被貼標籤吧,也怕成為辦公室裡第一個離開的人。」


不過這股「準時派」正在悄悄改變職場文化。整合行銷公司總經理唐源駿觀察,新一代年輕人選擇工作的重點,不只是薪資,而是「意義」。如果這份工作能讓他們覺得值得,他們願意多投入;但若熱情枯竭,也不排斥立刻離職,轉換跑道。


不只台灣,大陸也有企業開始反思「高工時文化」。曾經流行的「996制度」(朝九晚九、每週六天)如今正被抵制,甚至有企業實施「下班強制關燈」,禁止形式加班。中國官方也針對「過勞」問題推出監管政策,強調不得違法延長工時,保障員工有真正的休息。


台灣職場則仍有不少「加班文化」的潛規則。有些資深員工認為,就算沒加班費,留下來也是對上司的一種「配合度」展現。但新世代不這麼看,他們相信,把份內事做好、準時下班,是成熟工作的表現,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尊重。


這場由世代觀念推動的職場變化,未來還會持續進行。無論你是哪一代,這個趨勢都在提醒我們——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怎麼活,才是選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