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電動車熱潮全球狂飆!川普政府想踩煞車,電動車卻加速狂奔

2025-05-29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美國總統川普對電動車的態度,一直不怎麼友善,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分析,全球電動車銷售正以破紀錄的速度狂飆;IEA預測到2025年底,全球每四台新車就有一台是電動車,總銷量將破2000萬輛。

中國已成電動車王國,一條街10台車就有一台是電的


要說誰在這波浪潮中領風騷?中國當仁不讓,IEA數據指出,2024年中國新車銷售中,有近一半是電動車,普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如今在中國的大城市,一條街上10台車,往往有1輛就是電動車,不僅數量驚人,品牌也愈加多元,從比亞迪、蔚來到小鵬、理想,再加上特斯拉中國廠的強力出貨,讓中國不只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也是供應鏈最成熟的國家之一。


而這樣的規模經濟,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中國車廠的「價格屠夫」戰術,也正對歐美車廠造成不小壓力。


電動車在中國銷售力驚人,品牌多元、價格低廉是最大優勢(照片來源:AP)

 

台灣電動車數量逐年上升,2030年「免稅時代」結束?


回到台灣,這股電動車風也愈吹愈旺,雖然不像中國那樣壓倒性普及,但從特斯拉到LUXGEN、納智捷n⁷、鴻海Model C等品牌輪番上陣,台灣電動車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根據監理機關資料,目前電動自小客車數量已逼近20萬輛,占整體自小客車比率逐年攀升。


不過,有個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即將上路:從2030年起,電動車主將不再享有「汽燃費豁免」的甜頭,根據交通部最新說法,將啟動法規修正,準備把原本針對汽油車徵收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全面涵蓋電動車也要繳費。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指出,已請運研所通盤檢討新制收費架構,預計2026年完成報告,並將在2030年起正式對電動車開徵公路養護費,意思就是說,電動車雖然「不喝油」,但也不能白踩柏油路。未來車主們荷包要多一點心理準備啦!

 

從補貼到徵費,電動車轉型進入「成熟期」


台灣過去對電動車的支持措施,包括免牌照稅、免汽燃費、補助充電設施等,曾有效帶動初期成長,然而,隨著車輛越來越多、政策資源有限,也該進入更公平、永續的階段。畢竟公路不是誰家的特權,不論電或油,用路成本終究要公平負擔。


而這樣的稅費轉型,也意味著電動車正在從「政府養」的實驗階段,邁入「自立門戶」的成熟期,對企業來說,將面臨產品設計、價格競爭、能源稅負與碳足跡計算等多重壓力;對消費者來說,選車的考量也不再只有「環保」、「未來感」,還要多想一點「養車成本」。

 

全球車壇變天中,川普也回不去了


回頭看川普「卡電動車」的舉動,更像是逆風喊話。根據IEA分析,就算美國放緩腳步,全球仍有中國、歐洲、印度等地強勢推進綠色運輸轉型。特別是歐盟將實施更嚴格的汽車碳排放標準,並擴大碳邊境調整機制,全球車廠都不能忽視這場「淨零轉型」的浪潮。

在這場大變革中,川普或許能延緩美國的政策腳步,但擋不住市場選擇;電動車不是只是潮流,而是新世界秩序的開始。


全球電動車銷售不斷上升,各國勢必改變政策因應變化(照片來源:TVBS 新聞網)

 

電動車已是進行式,不再只是未來式


從北京街頭的電動車潮,到台灣即將上路的新收費機制,再到IEA看好的全球銷量目標,電動車的發展已經超越政治與補貼,邁入全面轉型的實戰階段。


2025、2030只是節點,不是終點,想搭上這班「綠色車潮列車」,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該開始調整引擎、更新地圖,才不會錯過這場通往未來的公路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