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共好社會

高溫懷孕苦:氣候變遷下 準媽媽們的隱形戰場

2025-06-09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最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讓台灣孕婦平均每年多暴露在高溫風險下的天數達37天。當中高雄受影響最大,而台中的增幅更超過9倍,這不只是氣象數字的變動,更是一場無聲卻切身的健康危機。

台灣名列全球前20%高溫衝擊區



美國非營利組織Climate Central 於2020年至2024年間,針對全球247個國家、940個城市的高溫數據進行分析,並首次聚焦「孕期高溫暴露」議題,研究發現,台灣在全球名列前茅,孕婦遭遇異常高溫日數明顯攀升,調查將台北、中壢、台中、台南與高雄皆納入觀測,結果顯示:台灣排名第43至48名,與沙烏地阿拉伯、南蘇丹等氣候惡劣國家並列,突顯出這個海島國家面臨的氣候變遷挑戰並不輕微。



以高雄為例,因城市熱島效應及地形特性,年均高溫日數大幅增加;而台中雖為中部內陸城市,增幅卻高達9倍,變化幅度令人咋舌。這不僅影響市民生活品質,對懷孕中的婦女而言,更可能帶來無法逆轉的健康風險。



最新的孕婦遭遇異常高溫日數調查台灣排名第43~48,與沙烏地阿拉伯、南蘇丹等氣候惡劣國家並列。(照片來源:AP)

 

高溫+壓力=早產、憂鬱,胎兒健康拉警報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今年初公布的多項研究顯示,當懷孕第三孕期的環境溫度每上升1°C,胎兒早產的風險就會提高6%,而孕婦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同步受創,團隊指出,氣溫上升可能促使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升高,誘發孕婦情緒低落、憂鬱,進而連帶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臨床觀察也顯示,高溫不僅使孕婦中暑風險升高,更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水分流失加劇,甚至提高泌尿道感染、妊娠高血壓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發生機率。
此外,氣候變遷也加劇細菌、病毒滋生的環境,醫師指出,氣候異常可能帶來腸病毒、登革熱、食物中毒等傳染病的流行,加上孕婦免疫力本就較弱,感染後不僅影響個人健康,也可能波及胎兒,造成先天性缺陷或流產風險增加。




備孕與孕期的「氣候適應力」變得關鍵



面對氣候升溫的新現實,孕婦不再只是注意營養與作息,如何「適應高溫」已成為現代懷孕過程的一環,像是在戶外行走需做好防曬與遮蔽措施、隨身攜帶水壺補充水分、挑選透氣衣物、調整運動時間至清晨或傍晚,這些生活細節如今都攸關胎兒健康。



公共政策面同樣有責任介入,氣候風險日益上升,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加速推動孕婦友善空間,例如加強診所、月子中心與托嬰場所的降溫設施、補助孕婦冷氣電費、甚至在孕婦聚集熱點增設「清涼休憩站」,這些都是讓孕婦更安心面對酷暑的可行措施。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呼籲,氣候變遷已是影響母嬰健康的結構性因子,應納入國家氣候調適政策、母嬰健康指引及都市規劃之中,例如檢視醫療資源分布是否與高溫風險地區重疊、強化災害期間的孕婦通報與支援機制,都是未來不可忽視的方向。



面對氣候異常,準媽媽們如何對抗燥熱導致的各種健康威脅成為重點。(照片來源:AP)



生育自由,不能被「熱」奪走


在「低生育率」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的今天,女性能否安心懷孕、健康生產,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但在看不見的氣候壓力下,這份選擇的自由正悄悄被侵蝕。


曾有國際研究指出,全球極端氣候與出生率下滑呈現高度相關,原因之一正是懷孕環境不再友善!當「想生但不敢生」、「懷了卻擔心熱傷害」成為越來越多女性內心的疑慮時,這不只是醫療議題,也是一場世代公平與社會永續的挑戰。


在氣候變遷愈演愈烈的時代,孕婦,不應是最孤單的戰士,從政策到社區,從醫療到家庭,每一份對孕期溫度的關心,都是對下一代健康的守護,這場無聲的高溫戰爭,值得我們共同正視,與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