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們用花做香、用燈照路、用田養村——沒有西裝,照樣改變世界
在南亞與東南亞的村落與巷弄裡,一場悄悄發生的永續革命正由女性領軍上場。她們不靠口號、不倚重資本,而是用雙手翻耕貧瘠土地、撿拾廢棄花朵、點亮暗夜中的一盞燈。
你可能很難想像,改變世界的力量,會從一束花、一盞燈,或一塊乾涸的農地開始。但在印度與印尼,許多平凡的女性正用最生活化的方式,默默推動著永續革命。
她們有些是農婦,帶領村莊用更節水、低碳的方式種田;有些是回收者,把祭拜完的花轉化成環保香品;還有些人走入偏鄉,把太陽能燈具賣到每一戶缺電的家庭。她們或許沒穿西裝、沒開會談 ESG 協議,卻用一雙雙手,實實在在地解決氣候、貧窮與性別不平等問題。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女性引領氣候韌性農業
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乾旱地區,女性農民正引領一場農業革命。非營利組織 Swayam Shikshan Prayog(SSP)推動的「女性主導氣候韌性農業」(WCRF)計畫,已在 750 個村莊中協助 75,000 名女性農民轉向永續耕作。透過多樣化作物種植、節水灌溉和友善農法,農作物產量提高了 10% 至 15%。
此外,83% 的參與者開展了農場相關的副業,13% 獲得了土地所有權,25% 成為農業企業家。這一模式不僅改善了生計,還提升了女性在農業決策中的地位。未來兩年,計畫將培訓更多女性農民,並與政策機構合作,擴大永續農業的影響力。
WCRF 強化基層女性的領導力和專業知識,賦權基層女性轉型農村生態系統和經濟。圖片來源:Swayam Shikshan Prayog - SSP
德里:Nirmalaya 將宗教花卉廢棄物轉化為環保產品
Nirmalaya 是一家位於印度德里的永續新創企業,致力於將寺廟的花卉廢棄物轉化為環保的宗教與生活用品,如無碳手工香品、香錐、香杯和天然精油等。Nirmalaya 是一家由女性主導、以社區為中心的創業公司,為來自弱勢社區的女性提供就業機會,通過培訓她們進行花卉分類、乾燥、產品製作和包裝,這些女性獲得技能、自信和經濟獨立。
印度每天產生大量的花卉廢棄物,尤其來自宗教寺廟和神社。這些廢棄物大多被丟棄到河流或垃圾掩埋場,導致水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此外,印度常用的香料、香氣產品含有木炭、合成染料和化學藥劑,燃燒時會釋放有毒煙霧,對健康有害。
Nirmalaya 採用循環經濟模式,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從德里超過 300 間寺廟收集廢棄的花卉,然後在自有的製造設施中進行分類、清洗和乾燥。乾燥後的花卉被磨成粉末,與天然粘合劑、草藥和精油混合製成產品。整個過程經過第三方認證確保無化學成分。產品包裝採用可生物分解或可回收材料,強化品牌對永續性的承諾。
印度色彩節(Holi Festival)是印印度最盛大且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年 3 月前後的月圓之日舉行,人們會互相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慶祝春天到來。圖片來源:Nirmalaya
NDI 培訓女性成為太陽能燈具創業家
在印尼的偏遠地區,數百萬家庭仍依賴煤油燈、乾電池和蠟燭照明,這些傳統能源不僅成本高昂,還帶來健康和環境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加坡的非營利組織 Nusantara Development Initiative(NDI)發起了「Program Rumah Terang Nusantara」(光明之家計畫),培訓印尼農村女性成為太陽能燈具的創業者。
NDI 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女性主導的微型創業,參與計畫的女性被稱為「Ibu Rumah Terang」(光明之母),她們接受專業培訓,學習銷售、會計和行銷等技能,並獲得一套「創業包」,內含太陽能燈具、培訓手冊、宣傳資料等,幫助她們開展業務。
這些太陽能燈具使用壽命可達五年,為當地家庭提供穩定、環保的照明選擇。截至目前,已有 21 位「光明之母」成功將產品銷售至超過 2,100 戶家庭。
小型和邊緣農戶的女性通常被視為非正式農業勞工,儘管她們對農業有貢獻,但由於缺乏土地所有權,無法參與農業決策。圖片來源:Swayam Shikshan Prayog - SSP
我們看到來自基層的女性如何以智慧與韌性,翻轉困境、照亮社區。從土地、花卉到光源,她們正以自己的方式回應氣候挑戰,創造更公義、共好的未來。女性在推動永續發展中的關鍵角色已經成為一場風潮,透過創新與社區合作,不僅改善了自身生活,也能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