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冠觀點】川普新政來襲 全球永續行動面臨挑戰?
全球永續發展面臨挑戰,從 UNFCCC 到巴黎協定,氣候變遷關注不斷加強。川普新政可能影響美國的永續發展,但全球淨零行動浪潮仍持續推進。
如果從三十多年前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來看國際永續發展,中間歷經了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崛起的資本主義逐利高峰,再渡過全球金融大海嘯後的反思與醞釀,關照環境、社會等多方利害關係的價值認同逐漸擴散至資本市場、金融主管機關等公私部門,到2021年歐盟率先發布「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即碳關稅)的推行,匯聚成當前的全球淨零(Net-Zero)行動浪潮。
2025年初川普就任美國總統,開始推行所謂「川普新政/川普2.0」,許多競選政見都與上述永續思潮背道而馳。如今上任滿百日,當初競選政見也陸續兌現。有人不禁會問:美國接下來四年,會逆轉數十年來累積的永續思潮和行動能量嗎?
從地球均溫來解讀全球氣候行動旅程
國際社會對「地球暖化」、「氣候變遷」議題的看法,似乎和地球平均溫度統計形成了明顯的相關性。如圖1所示,1990年代期間,美國學界仍在議論「地球暖化」是否為真議題。當時地球均溫紀錄也尚未呈現異常。
2000年到全球金融大海嘯爆發的十年期間,地球均溫高過工業化發展前攝氏均溫1.25度的天數也多在兩成上下波動,並未受到社會多數成員的重視。此時根據 UNFCCC擬定的「京都議定書」在推動上也就顯得「有氣無力」、「難以持續」。例如,當初承諾加入並依據「歷史責任」推動減碳的已開發國家加拿大,就在2011年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聲明無法履行相關減碳目標。
不過,就從2015年起,地球均溫開始呈現「階梯式躍升」,高於工業化發展前均溫的天數佔比超過八成,至2023年時已達百分之百,且高溫程度越來越嚴重。也就在這段期間,國際社會推出「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準則,金融主管機關開始要求資本市場籌資的上市公司參考採行,並鼓勵貝萊德、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資機構籌設已環境、社會永續為投資主軸的 ESG基金。至此,關照環境、社會多方利害關係的永續主張再度興起,並成為產業經濟圈的熱門話題。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獲得大眾媒體關注,進一步科普地球如何從暖化,引發海水淡化、洋流轉變、地球熱傳導機制受阻,衍生極端氣候和全球系統性風險。(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經濟學人,8/02/2023,What is AMOC, the Atlantic current that distributes heat around the world? A slowdown in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would have disastrous effects.)
-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1/12/2024,Eight charts illustrate 2023’s extreme weather: Will 2024 be worse?
圖1:全球溫度高於工業化發展前均溫的天數佔比(%) -
川普新政「逆永續路線」背後的政經邏輯
川普新政的各項政策組成中,在經濟發展上,有極為鮮明的「小政府、大民間」路線,主張要大幅減輕民間稅負、財務和法遵負擔,以便促進更活躍的大眾消費、企業雇用、投資與營運利潤。這些繁榮經濟的政策措施就包括:個人與企業減稅、簡化公部門行政程序、降低民間環保等成本負擔,以及持續調降美國利率水準。
為了促成利率的調降,川普不惜廢止前任民主黨政府的潔淨能源政策路線,鼓勵國內外生產者和盟友擴產化石能源,希望透過化石能源增產來引導國際油價下跌。川普競選期間知名口號「鑽油吧,寶貝!鑽油吧!(Drill, baby! Drill!)」就是典型代表。當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近一步紓解通膨疑慮和風險時,美國聯準會降息便可營造更有利於企業經營、民間消費的總體經濟環境。
上述川普新政的主軸架構變成為全球淨零社群眼中的「永續逆流」。不過,除了經濟發展策略路徑不同之外,外界也懷疑川普新政大力扭轉過往民主黨執政特別強調的「綠色轉型」、「多元共融」政策方向,參雜了政治對抗的動機。畢竟,共和黨川普路線的施政阻力及未來持續執政的挑戰,主要就在美國民主黨及所謂「左派勢力圈」。
被川普新政祭旗的「多元共融 DEI」:難逃鐘擺命運?
「多元共融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的概念早在美國1960-70年代民權運動時期就有了。在2020年 黑人 George Floyd 因警察過度壓制致死事件之前,大致處於倡議&訴諸自律的大環境之中。重視的人不算多,也少引發多少重大爭議事端。2020年事件之後的拜登執政,各級政府多快速進行相關規範制定的「制度化」行動。
DEI 的核心思維上,以雇用為例,專業職能相同者,少數種族、文化宗教、性別等應徵者便享有加分或優先僱用的機會。邏輯上,多數種族的同等專業職能工作申請者是否因而受到「反向歧視」?這也是美國教育界錄取學生實務上長久以來存在的爭議,直到近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為違憲。
DEI的執行衍生成本也成為組織營運的負擔,包括教育訓練、工作場域調適、多元採購法遵、供應鏈管理複雜化和風險升高、內部稽核與報告、資訊管理與外部揭露等。實務上也常見為了避免無謂溝通負擔,組織犧牲專業職能考量,優先晉用少數種族、女性、特殊弱勢等成員,反而衍生弊端及業務風險。
雖然不少顧問公司賺了DEI 的錢,但仍有許多組織抱怨相關規定不夠明確,因而引發越來越多的爭端&訴訟耗費。不少遭遇爭端的企業組織,也常見在社群平台公開被「公審/羞辱」而息事寧人。確實也有推行方式上的許多問題。
如果川普新政主要針對上述缺失進行矯正,本也不失為正面轉機。但實際處理時卻有走向矯枉過正的「鐘擺左右極端」的疑慮。舉例來說,美國某大型知名通路近期因股東會認為毋須重新檢討過去幾年 DEI 公司政策,竟被主管部門視為違抗川普新政權威,而出現部分民眾發起抵制。
看來,憤怒分化的社會只是讓「常識&常理」離我們越來越遠。民眾只能被迫走一條更漫長崎嶇的道路。
美國「政府效率部 DOGE」精簡政府的爭議
川普競選期間知名的政見還包括大幅精簡聯邦政府組織與人事和節省無謂支出浪費。今年1月20日川普總統上任第一天便發布行政命令成立「政府效率部 DOGE」,由世界知名富豪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帶領進行政府精簡改造的工作。
數月以來,DOGE的改造並不和傳統顧問公司如McKinsey、Accenture等合作,反而採行當前市場新型AI顧問公司的模式,利用AI工具來分析巨量政府資料進行精簡決策。這類新型企業可以目前崛起的 Palantir為代表。
過去民主黨四年執政,上述傳統顧問巨頭幾乎成了 DEI 的代言人。如今川普全面打擊 DEI 施政,讓這些顧問巨頭們處境極為尷尬。由於政府已是多數顧問巨頭最大客戶,絕大多數的顧問公司都已默默下架或落日 DEI 足跡。
目前美國社會各界,也有觀點認為此刻DOGE領軍的政府改造過於粗暴倉促,也甚少與關係人進行足夠的「議合」溝通。因此,可預見後續訴訟個案將陸續發生。
四年川普新政將逆轉三十多年累積而成的全球永續趨勢嗎?
儘管川普新政剛啟動,各界預期全球綠色轉型的發展趨勢已難以回頭,影響的只有進展的時程與順序。以下為經濟學人2024年底預估:
1.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仍可能成長25%;挪威預計成為世界第一個2025年汽車零排放的國家 (不含貨車);斯德哥爾摩將成為第一個禁止化石燃油車進入市中心的城市,更多城市也將推行「零排放區」的措施
2. 全球飛航增長至16億班次,溫室氣體排放佔比約5-8%。航空業仍將持續執行減碳,預估歐盟將要求四成貨運的溫室氣體排放需納入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覆蓋;從歐盟到紐西蘭都更流行「永續旅遊」,更多航空業者加入國際減排合約Corsia。英國將強制業者使用更環保的航空用油
3. 化石能源使用雖仍佔4/5左右,再生能源使用將持續增長
4. 永續相關政策將促進2025年基礎建設。總固定投資(基礎建設支出的代理指標)將增長至28兆美元,約佔世界GDP的1/4,成長6%。近1/5支出將在美國,主要是拜登任期持續的補助。歐洲&中國亦將大舉投資綠色基建&數位網路
5. 歐盟企業將依規定發布首部永續報告書,而除美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金融主管機關亦將推行更嚴格的環境揭露準則
6.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啟動第十四個四年計畫,聚焦氣候變遷引發的死亡,及開發警示系統,而美國汽車製造業將加裝高溫警示功能在汽車上
7. 商務永續趨勢包括:法國將限制快時尚廣告投入。再者,為了促進回收再利用,歐盟將推展舊服飾的回收分類,也將使更多年輕消費者到二手店家消費,市場業者預估,2025年時尚市場二手品銷售將佔有一成比重
筆者認為,未來人類社會發展將呈現兩大主軸:智慧化與永續化並重。即便川普新政四年中,國際永續發展的步伐可能因世界最大市場的走向而放緩,但數十年累積的價值系統與行動方向不會改變。
全文轉載至 樹冠 Canopi,原標題:【樹冠永續加】川普新政將逆轉全球永續行動浪潮嗎?
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