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綠色生活

廢棄蔬果用來栽種洋菇,雲林菇農將別人不要的農廢物轉廢為寶

2024-09-24 更新
撰稿 TVBS新聞網

大多數蔬菜有輕微損傷或是不合規的尺寸、形狀,很多時候都直接被丟棄,或是當作動物飼料。但其實這些農業廢棄物,都可以轉化成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在雲林有位菇農周昭陽,就利用稻草還有別人不要的蔬果殘渣,發酵做成堆肥土,來栽培洋菇,光是一年就可以去化高達三千公噸的蔬果菜渣,創造循環經濟,同時也落實洋菇場零廢料的理念。

洋菇農場主人周昭陽:「它的菇傘表面比較平,腳比較長的,這個基本上我們就可以拔。」

一朵朵雪白洋菇,嬌小玲瓏,宛如白玉珍珠般。

一層樓高的菇床,菇農採菇步步為營,而嬌嫩的洋菇,怕熱也怕冷,24小時吹著冷氣,溫度得控制在攝氏16到18度間。


洋菇農場主人周昭陽:「我不漂白嘛,一定是無毒嘛,再來就是我種洋菇,所使用的農業資材,它全部都是完全循環性的,像這個洋菇收完以後它切出來的菇腳啦堆肥,還有這個覆土,全部把它再製作成培養土,再拿來循環使用。」

這是雲林虎尾菇農,周昭陽的洋菇場,十多年前他原本從事運輸業,會一腳踏入洋菇產業,是因為兒子的一席話。

洋菇農場主人周昭陽:「他下課我要去接他,在路上看到農民在燒稻草,我的那個小朋友跟我說,爸爸現在老師說要做環保救地球,我剛好看到那個農民在燒稻草,燒得那個煙很大看不到路,所以我那時候心想,把這個稻草收起來,收很多起來了啦,可是賣不掉啊,知道種洋菇需要稻草嘛,所以就一頭栽進去的啦。」

為了解決滯銷的稻草,開始種洋菇,更利用蔬果殘渣,來作為洋菇種植的原料。

洋菇農場主人周昭陽:「來我們現在要去西螺,載別人不要的菜渣。」

別人不要的農業廢棄物,卻是他眼中的寶貝,每兩天就會去一趟食品加工廠,載回一整車沒人要的蔬菜渣,一年可以去化3000公噸,資材循環使用毫不浪費。


記者劉彥萱:「這些從食品加工廠,帶回來的蔬菜渣,經過發酵會做成堆肥,取代傳統的紅土來栽種洋菇,創造循環經濟,同時也達到,洋菇場零廢料的理念。」


蔬果殘渣和稻草一起打碎後,放到室內堆置發酵二十天,之後再將洋菇菌種,加入發酵完成的堆肥,周昭陽選了一條,沒人要走的路,當初可是歷經了近百次的失敗。

洋菇農場主人周昭陽:「做得很辛苦,只有自己去摸自己去試,試的時候就是沒出菇,沒出菇嘛,菇生不出來的時候,就表示失敗了嘛,就是要倒掉,倒掉的時候,你如果看到它倒掉,你就是在把錢丟掉,一直失敗一直失敗,到最後失敗一段時間,其實已經快受不了的時候我才去農試所找專家,去請專家的幫助,最後就是在他們的指導,我慢慢改善慢慢改善,才逐漸做起來。」

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呂昀陞:「建議他適度的添加,我們的這些蔬菜的殘渣,那這樣情形一下,其實可以讓在有效的堆肥的狀況下讓我們的菇,生長的狀況會更加良好,一部分去化了我們這些蔬菜的殘渣,然後同時也提高了我們洋菇的產量。」

邊做邊向專家請教,高品質的洋菇得來不易,採收結束後,菇床上的殘土,會再做成再生覆土,循環使用。

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呂昀陞:「可以直接把種完的產物,直接就回到田裡頭,讓它去做成營養,而且它是有價值的營養,所以它就不是廢料,所以對我們來講,它就回去種作物,或是回去種稻草,也許它就可以再回頭循環回來種我們的洋菇,所以它這樣就可以一直生生不息的,達到我們來講一個,永續的一個發展的一個狀態。」


周昭陽將農業資材,循環利用點廢成金,還取得產銷履歷,成功進軍國內連鎖賣場,這一切的初衷,就是想要減少廢棄物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