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潛進永續海洋:潛水員成為守護海洋的公民科學家

2025-05-23 更新
撰稿 專欄作者 高捷

休閒潛水最大的樂趣就是進入海底欣賞各式各樣的生態,從魚類到珊瑚,在世界各地的潛水點更有著多采多姿的樣貌。然而這些美麗的畫面背後,仰賴著地球海洋的永續發展,更仰賴潛水員一起努力!

在陽光灑落的海面下,有一群潛水員正在默默守護著海洋生態。這不只是旅遊冒險的畫面,而是一場潛水與永續交織的新潮流。


全球最大的潛水認證組織 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自 1966 年成立以來,在 184 個國家設有超過 6,600 家潛水中心與度假村。這個龐大的全球網絡,除了推廣潛水教育,也正積極動員潛水社群參與永續行動。透過旗下的 PADI AWARE® 計畫,潛水員能加入海洋垃圾清除、瀕危物種研究、珊瑚健康監測等計畫,捐款之外,也能親身下水採集數據、參與修復行動,真正落實「潛水不只是觀賞,而是參與」。


常見的潛水員環境行動例如海洋垃圾清理,在世界各地都舉辦過類似活動/圖源:Shutterstock


與此同時,另一大國際潛水認證組織 SSI(Scuba Schools International)也不落人後,推出兩項全新的環境專長課程:「珊瑚礁復育」與「外來種管理」。這些課程讓潛水員能學習監測工具、實地協助種植珊瑚,或辨識與移除外來物種,守護原生生態系統。完成課程者還可獲得「海洋守護者」數位認證卡,作為個人永續實踐的象徵。


社區潛水計畫:讓在地居民與青少年成為海洋守護者


在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PADI 結合政府與在地潛水中心,啟動社區型海洋保育計畫。當地居民與潛水員一同蒐集海洋垃圾、珊瑚白化等即時資料,提供給政府作為政策依據;同時也在社區中開設工作坊,教導兒童游泳、提供潛水訓練,培育新一代的海洋守護者。


PADI AWARE 在 2022 年啟動的 Mission Hub 計畫,更透過資助機制支持全球各地的社區型保育行動,包括珊瑚修復、海洋保護區建立、海洋垃圾清理、氣候行動與物種保護五大方向,協助永續目標落地實行。


鬼蝠魟是峇里島潛水點的熱門海洋生物,早在 90 年代 PADI 就和當地漁業業者合作推動海洋保育/圖源:高捷


讓旅人也參與:度假村化身海洋行動據點


位於菲律賓的 Mike’s Dauin Beach Resort 是一間五星級 PADI 潛水度假村,除了帶領旅客潛水觀賞生態,也與訪客一同參與永續任務。度假村致力於守護沿岸 13 公里長的海岸線與海草床,這裡是綠蠵龜重要的覓食場域。透過簡單的導覽與體驗,旅客也能認識生態、幫助記錄物種、減少對環境的干擾。


在距馬尼拉兩小時車程的 Bauan,當地潛水教練 Carmela Sevilla 發起珊瑚苗圃計畫,邀請潛水客參與救援受損珊瑚、協助移植與養殖。這些苗圃不僅為白化珊瑚提供復育基地,也成為對抗氣候變遷威脅的希望之所。


苗圃為白化珊瑚復育基地,也對抗氣候變遷/圖源:高捷


保護潛水熱點,也保護在地經濟


根據《Scientific Reports》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約有 3,300 萬次海洋潛水活動,其中 67% 發生在海洋保護區,但僅 15% 的潛點擁有全面保護。加強潛水熱點的生態保護,不只對海洋生物是好事,對當地社區與潛水產業更是一大利多。


研究估計,若提升潛水區的保護等級,全球潛水次數可增加 32%,每年新增超過 1,050 萬次潛水,為產業帶來約 6.16 億美元收入。以墨西哥為例,潛水觀光的經濟規模已與全國漁業產值相當。


深入海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潛水員具備了基礎知識,能夠做到在海灘上、海面上做不到的保育行動/圖源:高捷


更重要的是,這些潛水員也正成為海洋保育數據的重要來源。從紐西蘭的 Go Dive 潛水俱樂部,到全球應用如 iNaturalist 平台,越來越多潛水團體提供簡易工具與培訓,讓休閒潛水者能回報物種、記錄白化、協助監測海底健康。


這不只是潛水,也是參與保育工作的方式。


當潛水變成行動:美景不只是欣賞,更值得守護

潛水帶給人的感動,往往來自與海洋真實接觸的瞬間。看到一整片珊瑚礁緩緩展開、在水中與海龜對眼,或是看見一片死白的海底、浮游生物消失的警訊,那些畫面都會成為一個潛水員心中不會忘記的理由。


而這些理由,也讓越來越多潛水員選擇不只是潛入海中,更成為守護海洋的行動者,海洋不只是消遣的場域,更是我們共同生活的一部分。當你下一次穿上蛙鞋、背上氣瓶,也許就能多帶一點使命感潛入海底,用你的雙眼、雙手,成為改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