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世界海豚日是哪一天?從習性到保育 揭開海豚的神秘面紗

2025-04-11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趁著節日的到來,讓我們一起探索海豚獨特的生活習慣,並關注臺灣的保育措施,共同守護這些可愛的生物。

海洋中的高智商萌物,你認識多少?


由美國獸醫協會將 4 月 14 日訂定為世界海豚日,成為一個可以讓大眾認識海洋及海洋生態的節日。在海豚可愛的外表下,其實牠們也是智商較高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同時還具被團隊精神。此外,我們整理三個牠們獨特的生活習慣,趁著節日的到來一起瞭解這個可愛的生物。


半夢半醒的睡覺方式


當海豚需要休息時,通常會閉上一隻眼睛,使用一半大腦進入睡眠狀態,另一半則會保持清醒,這種特殊的睡眠方式被稱為「半球式睡眠」,可以讓海豚在水中保持安全外,也能讓牠們觀察周遭環境,以防潛在危險。


口渴不會喝水


海豚因其特殊的生理構造,不會直接飲用海水。它們主要從食物中獲取水分,例如魚類和甲殼類。在覓食過程中,海豚往往會吞下大量的海水,這是捕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海豚的生理系統能夠有效地排除多餘的鹽分,從而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


用「哨音」辨別同伴


每隻海豚都有自己獨特的哨聲,可以用來辨別同伴重要的工具。當海豚聽到同伴的哨聲時,也會給予回應,就像是我們聽到有人喊我們的名字會回頭一樣。除了辨別身份外,哨聲還可以傳達同伴的位置與情緒狀態,而海豚的記憶能力可以記住同伴哨聲長達20年,即便與同伴長時間分離,也能在日後認出對方,進而維持緊密的社交關係。



- 海豚被譽為是智商高的哺乳類動物 -


守護海豚,探索臺灣的保育措施


除了認識海豚,在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實際上面臨著嚴重的保育危機,因棲地破壞、漁業干擾、沿海開發等因素,中華白海豚的數量逐年減少,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也將中華白海豚列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反映出其生存狀況的嚴重性。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海保署已在中華白海豚曾經出沒的地方規劃復育區,例如大安溪口、臺中港等地。另外,在彰濱工業區和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附近也規劃了優先復育區。同時,臺灣港務公司在港口建設時採用生態海堤設計,設置防止污染的設施,並建立發現鯨豚的通報機制,同時加強水下聲學監測,以減少施工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希望中華白海豚免於受到傷害,並能守護這群可愛的生物。



- 中華白海豚在台灣主要的棲息地 -


Photos / shutterstock、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