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匈牙利新博物館亮相!創新設計引領「節能減碳」、「生物多樣性」潮流

2025-04-16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建築事務所BIG近日宣布匈牙利自然史博物館新館的設計,選址德布勒森的大森林公園,以木構框架、地熱能源與綠屋頂,融合永續設計,重塑生態共生新地標,而台灣也有以綠建築設計的北投圖書館,共展環境友善典範。

自然史博物館在文化之都綻放永續新貌


丹麥建築事務所 BIG(Bjarke Ingels Group)近期在官方 Instagram 發文,在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Debrecen)的大森林公園(Great Forest)內建置新地標——匈牙利自然史博物館新館。匈牙利政府在 2019 年就決定將新館設於擁有文化之都稱號的德布勒森(Debrecen),希望可以透過大型國家級文化設施帶動區域發展。



除了將自然史博物館作為文化教育的樞紐,解決過往舊館空間不足的問題,該建築採用突破性的永續設計。BIG 設計團隊巧妙地將建築融入周遭的自然環境,並在設計上加註永續的概念,其中有三個亮點分別是:


汲取自然資源的景觀共生


在主體結構上使用對環境友善的大型木構(mass timber)框架,外牆則使用碳化木材(charred timber),搭配大面積的玻璃帷幕,可以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線,充分使用原有的自然資源,展現因地制宜的設計巧思。



- 匈牙利自然史博物館木結構設計,大片的落地玻璃可讓陽光透入室內空間 - 


自給自足的減碳能源系統


整合地熱循環系統(geothermal loops)與屋頂太陽能板,近乎可以達到能源自給自足的運作模式,採用埋設地下的地熱交換循環系統(geothermal loops),在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外部能源的依賴。



- 自然史博物館部分建築位於地底下,利用地熱系統調節室內溫度 - 


植被綠屋頂重塑生態鏈結


在建築的屋頂種植匈牙利當地的原生植物,透過地形重塑與原生植被綠屋頂,強化周遭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於降低建築在綠植環境中的視覺衝擊,也能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 屋頂上種植原生植被有助於融合自然景觀 - 


以自然為師:北投圖書館的生態設計靈感


在台灣也有以自然生態為導向的建築,像是北投圖書館就以「會呼吸的建築」聞名,將建築設計融入生態環境。建築本體採南北向低窗,使用最大化的自然採光,西側窯燒牆用以散熱、木格柵用以遮蔽太陽光,可以降低空調的使用。而在屋頂上也是設置太陽能板與植栽,利用栽種植物隔熱降溫,並且利用雨水回收澆灌植物與沖廁。根據中央社的報導,北投圖書館曾獲得綠建築鑽石及標章證書,也曾被紐約線上文化雜誌 Flavorwire 評選為「全球最美 25 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 「北投圖書館」為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 - 


Photos / shutterstock、Bjarke Ingel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