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再生能源擺脫帳單!紐西蘭一對夫婦五年沒繳電費 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

2025-04-11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在台灣,「再生能源」這個詞其實相當常見,尤其近年因應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能源轉型與減碳行動變得更加積極。在紐西蘭有對夫妻選擇架設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不僅響應永續理念,甚至實現完全不需繳交電費的生活。

從零開始打造無電費生活


在紐西蘭北島南端的懷拉拉帕(Wairarapa),是距離首都威靈頓約一小時車程即可抵達的郊區,以其壯麗的自然風光、葡萄酒和農村風光聞名。弗蘭克和莉莎·科內利森夫婦(Frank and Lisa Cornelissen)自疫情後,已經成功在家中全面使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五年來從未支付過電費。


最初,這對夫婦選擇在這裡居住,因為房屋能俯瞰美麗的懷拉拉帕湖(Lake Wairarapa)和塔拉魯瓦山脈(Tararua ranges),且地價相對經濟實惠。然而連接電力系統的成本過高,促使他們將資金投入再生能源設備,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


這棟房屋的發電設備由 23 塊太陽能板和一台風力渦輪機提供電力,太陽能板設置在房屋周圍的土地上,以最佳方式捕捉陽光,並將收集到的能量儲存在屋外的鉛碳電池中,確保他們在全年都有穩定的電力可使用。


為了應對再生能源的波動,他們有備用發電機,但使用頻率很低。因為在夏季,短短一至兩小時就足以充滿電池,而風能可以陰天和夜間運轉順暢,提供穩定的夜間用電。儘管初始投資成本超出預期,但從長遠來看,他們在建置再生能源設備後,成功擺脫電費的負擔。



綠能家居:再生能源改變生活模式


台灣近年持續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和儲能技術,以確保供電穩定和減少碳排放。但目前多數家庭仍依賴台電供電滿足日常所需的電力。如果一般家庭想嘗試使用再生能源,主要會對生活產生以下影響:


為地球減少碳排放


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等,因為在發電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相較於燃燒化石燃料,有助於減少碳排放。根據 112 年全國再生能源發電量 26,709,947,310 度,其中無排碳的再生能源共23,096,480,562度 (扣除廢棄物及生質能,因為兩者需要透過焚燒才能轉化成電力或熱能),依能源局公布資訊,可減少 11,409,661 公噸碳排放。


儲能設備有助於再生能源的使用


台灣地峽人稠,在空間上屋頂面積或土地限制可能影響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的安裝規模,許多住宅的屋頂面積有限,且受光條件可能不佳,影響太陽能板的效率,因此需要儲能設備來因應再生能源不足的情況,並能在陰天、夜間提供穩定的電量,例如台塑新智能的家用儲能系統,搭配太陽能板使用,可以儲存電力,在太陽能發電不足時,儲存的電力就能補充居家用電所需,也能透過 APP 監控目前加諸使用電力的概況。


生活便利性的提升


在居家生活中使用再生能源不僅對環境有益,可以提高生活便利性,通過再生能源,家庭可以自行發電,減少對外部能源供應的依賴,尤其是在停電時仍有電源可使用。此外,智能家居系統能夠自動調整電器的使用,優先使用自產的再生能源,並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監控能源消耗,讓大眾清楚瞭解各項設備的電力消耗情況,例如能源科技公司 SolarEdge 在台灣推出居家智慧能源系統,結合太陽能發電、電池儲能及電動車充電樁,讓住戶智慧管理用電。



- 居家使用再生能源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實踐能源的可持續性供應 -


Photos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