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上的牛仔褲竟是塑膠汙染源? 一篇搞懂永續穿搭關鍵
牛仔短褲、明豔的夏季洋裝、涼感機能衣,這些時尚關鍵字是每天的日常。但這些潮流單品,可能正在把我們推向無聲的塑膠風暴中。2025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速決」,提醒我們,是時候重新審視每一件「塑膠衣」了。
穿上塑膠 你的衣服來自石油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時尚與紡織講師Tamzin Rollason指出,62%的衣物,其實都是塑膠。這些以聚酯纖維(polyester)、尼龍、壓克力等製成的衣物,大多是化石燃料提煉而來。「它們潛進我們的衣櫥,往往人們根本沒意識到。」
這些合成纖維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們耐穿、快乾、不易皺,還很便宜。但代價是,這些衣物的時尚壽命短、難以分解,洗衣時更會釋放出數百萬條微塑膠纖維,流入海洋,被魚類吞食,最終進入人類食物鏈。
不少快時尚服裝其實都是塑膠製品,購買之前多想想,也能減少海洋受到塑膠微粒污染。/圖片提供:美聯社
塑膠時尚 美麗的毒藥
這些合成衣物,不只對環境有害,還可能危害健康。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研究員Victoria Fulfer表示:「我們發現微塑膠甚至能穿透細胞與組織,這代表它們對海洋生物與人類健康的傷害可能已經被低估了。」格羅寧根大學呼吸免疫學教授Barbro Melgert指出,我們的衣服正釋出讓肺部難以修復的塑膠微粒。尼龍等纖維相關的化學物質,可能隨著吸入而累積,造成潛在的自我中毒現象。Plastic Soup Foundation創辦人Maria Westerbos也擔憂,認為我們的血管中正充滿塑膠。
每一件快時尚 都可能造成一場海洋浩劫
根據The Ocean Race與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最新研究,全球每年海洋中新增的塑膠微粒,有七成來自衣物與紡織品。一次衣物洗滌,等於一次污染。
Rozalia Project創辦人Rachael Z. Miller說:「每位洗衣和穿衣的人都是污染製造者,但同時也能成為解決困境的一份子。」。她設計了Cora Ball洗衣球、推廣用洗衣袋來捕捉纖維,還建議衣服別太常洗,洗滌時用冷水,不要洗太久,最後自然晾乾。法國目前也已經立法,要求洗衣機內建微塑膠過濾器
減少塑膠污染從一件牛仔褲開始,專家建議不要太常洗滌,購買時多選擇原色牛仔布款式。/圖片提供:美聯社
日常實踐 從一件牛仔褲開始
要減少這樣的塑膠污染,其實可以從幾乎人人衣櫥裡都有一件的牛仔褲開始改變。倫敦時尚永續中心教授Dilys Williams表示:「我們太習慣有彈性的衣服,忘了100%棉也能貼合身形,只要給它時間。」
她建議,可以修補破洞牛仔褲、慢慢養出獨一無二的褪色紋理。強調每一條褲子,都是一段生活的記憶。個人造型師Alexandra Fullerton更形容,買一條牛仔褲需要多花幾個小時,找朋友一起去,走進實體店、挑不同的燈光下試穿。一件適合自己的牛仔褲是很值得的一項投資。
如果你真的需要新褲子,不妨選擇原色牛仔布(raw denim),也就是未經漂洗,無預設刷痕的款式,就能減少污染。「等你穿出屬於自己的褪色紋,那才是最美的模樣。」牛仔設計師Mohsin Sajid說。ELV Denim則是推出,拼接廢布重製牛仔褲,強調「一針一線都能改回去」的修補精神。創辦人Anna Foster表示,推出的牛仔褲設計了寬鬆的縫邊,以便隨著穿著者的身體變化而調整。這種設計讓牛仔褲隨身體變化調整,甚至孕期也能穿著,延長使用壽命。
用透明膠帶輕壓衣物,檢查纖維量,改變衣物的洗滌次數,也能減少海洋污染。/圖片提供:美聯社
永續減塑的起點 其實在你我衣櫃裡
試著打開衣櫃,思考未來穿什麼、買多少、怎麼洗、是否願意修補一下,那都是我們能參與的一場安靜革命。另外還可以使用過濾洗衣袋,將合成纖維衣物裝入,減少纖維外流。消費者還能透過簡單測試,辨識容易掉纖維的衣物。用透明膠帶輕壓衣物,貼在白紙上,檢查纖維量,毛絨或寬鬆編織的衣物通常更容易掉纖維。盡量減少購買類似材質,或是降低洗滌的次數。世界環境日提醒我們,塑戰速決從選擇一件耐穿的單品開始。少買一點,愛久一點,這是對環境也是對自己最溫柔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