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雙襪子,送一個希望!美國新創公司用襪子幫助無家者 引起社會共鳴
販售襪子不稀奇,但是一雙襪子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共好是件難能可貴的事!在美國有家創新襪子公司 Bombas 在 Facebook 貼文中發現在街友庇護所最受歡迎的衣物竟然是襪子,而展開自己的創業動機,用襪子造福更多居無定所的民眾。
襪子是每天都會用到的貼身衣物,但在捐贈衣物中卻是不常見的品項,因為汰換率高且基於衛生考量而較少出現。Bombas 創辦人大衛希思:「我看過一位街友脫下鞋子,一腳用頭巾包裹,另一腳則用塑膠袋捆起來,防止鞋子摩擦雙腳。」
因為目睹街友無襪可穿的場景,而開始思考如何可以大規模地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同時受到因買一捐一而聞名的鞋履品牌 TOMS 及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 經營模式的影響,而觸發他想創建一間可以兼具銷售及捐贈的襪子公司。
利他主義的商業模式
許多人可能會擔心,因為贈送襪子而降低產品品質的情況,但在 Bombas 的經營中,這種擔憂完全不存在。品牌始終堅持其宗旨,致力於生產市售中最舒適的襪子,並選用柔軟的材料,配合足弓支撐和吸濕排汗功能,確保消費者獲得最佳的穿著體驗。
在街友的襪子捐贈計畫中,Bombas 更深入考量街友的特殊需求。贈送給他們的襪子在襪身接縫處進行加固,增加了耐用性,並且加入抗菌功能,以防止異味產生和細菌滋生。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襪子的使用壽命,也讓接受者在艱難環境中備感關懷與尊重。
Bombas 充分理解,僅有社會使命不足以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相信只有好的品質,才能讓消費者在使用中獲得真正的滿足與體驗。透過提供高品質的產品,Bombas 不僅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同時藉由好的產品讓大家關注到社會上的議題,為當今環境所面臨的困境尋求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
買一捐一並非賣點
雖然 Bombas 品牌最初的創業契機源自街友無襪可穿的景況,但他們從未將「買一捐一」作為主要的廣告宣傳噱頭。相反,品牌的核心始終回歸到產品的品質本身。
「當我們生產出一雙更好的襪子,就能賣出更多的襪子,才能捐贈更多的襪子」——創辦人大衛·希思,這句話深刻地體現了其經營理念。
在品牌的發展過程中,大衛希思明白,吸引人的廣告噱頭雖然短期內能讓顧客買單,但無法帶來持久的效益。唯有從根本上做好每一件產品的細節,才能夠讓品牌壯大,並最終實現對社會的更大貢獻。因此 Bombas 的每一雙襪子都經過精心設計與測試,力求在舒適性、耐用性及功能性上都達到盡善盡美的標準。
買襪子也能關懷社會
Bombas 目前在美國約與 3500 個捐贈合作夥伴合作,總計已捐出 1.4 億件織品捐物。透過這種對品質的專注,不僅贏得了顧客的信任,也建立了品牌的忠誠度。顧客在購買時,不僅是購買一雙襪子,更是參與到一個有意義的使命中。
這樣的品牌理念使 Bombas 體現了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並讓每一位消費者都成為關注社會議題的一份子。品牌的成功不僅在於捐贈的襪子數量,更在於通過優質的產品,提升大眾對於永續時尚和社會責任的認知,從而真正實踐社會企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