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時間醞釀永續的家 慢慢打造有故事的溫暖空間
在社群媒體的快節奏驅動下,家彷彿成為一場戰場。新搬家、換房間、甚至只是想換個風格,總想一夜之間把空間填滿。然而另一種居家設計趨勢正悄然興起。
一鍵下單當日到貨的年代,居家布置也不免成為速食化的犧牲品。這股近年悄悄升溫的「Slow Decorating(慢裝潢)」風潮,正是對抗快時尚與一次性傢俱文化的溫柔革命。就像慢食運動提倡與食物建立連結,慢裝潢則邀請我們與家談一場長久的戀愛。室內設計師 Gabriela Eisenhart 就說:「裝潢的核心是策略性思維與永續的方法,而非室內設計的快時尚模式。」
一鍵下單隔天到貨的時代,掀起慢裝潢風潮,用時間醞釀一個永續的家。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買一張椅子 不只是讓屁股有短暫的歸宿
廉價家具看似划算,卻是永續的大敵。除了容易損壞、需要頻繁更換,快速製造往往仰賴黏合劑與化學塗料,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對人體健康與室內空氣品質造成潛在風險。設計顧問 Jamie Gold 指出:「許多家具塗層與防污劑含有 VOCs。」對孩童、寵物、過敏體質者尤其危險。
相反的,慢裝潢強調選擇天然材料、手工製品、回收家具,讓資源有更多利用空間。羊毛地毯、實木家具、古董家飾,不僅耐用,更對環境友善。選物不是填空,美國室內設計師 Libby Cameron 表示:「我會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再讓它們彼此協調」。她會問自己:「這件家具,我能在三個不同的地方用上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便可以放心購入。慢裝潢不只拒絕廉價家具的誘惑,更讓你有機會探索自己的喜好,避免被潮流牽著走。居家博主Bethany Adams 建議:「選擇經典款式、自然材料、大件物品從容挑選,小物則可慢慢疊加。」這樣的設計,不只讓家美,也讓你安心深呼吸。
平價家具看似划算,但可能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影響健康,花時間仔細挑選才能避免踩雷。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家的氣味 來自那些「無用之物」
慢裝潢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永恆感」。室內設計師Lindsey Putzier強調:「用心蒐集的物件,能打造更雋永的美學。」一張沙發很重要,但那只手繪陶杯、旅行買的地毯、外婆留下的老桌燈,它們才讓空間說故事。紐約設計師 Sasha Bikoff 認為,設計永無止境。身為人類我們會不斷進化,我們的室內空間也是如此。它們不斷反映出我們的生活。家裡原本那張沒那麼好搭的椅子,或許不是設計雜誌封面會出現的風格,但它帶有生活的註解與記憶。這些物件,構築出屬於自己的居家風格。
慢裝潢的魅力來自於「永恆感」,結合對你有意義的小物,慢慢打造屬於自己的居家風格。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從今天起慢一點 家是一個持續進行式
1. 別急著買滿:先買關鍵大件(如沙發、地毯),再慢慢補齊次要家具。如此空間才會呼吸。
2. 挑材料時問問自己:是否含有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是否使用可再生木材?羊毛地毯雖貴,卻更耐用、抗過敏,長期下來反而更省。
3. 買當地、選手工:找尋小型工作室、藝文市集或旅途中發現的工藝品。不只是裝飾品,而是日常的小詩。
4. 設計是關於「怎麼用」:你會每天擦那張玻璃桌嗎?不會的話,也許它不適合你。
5. 不求完美,但求平衡:快時尚家具不是敵人,重點是你如何對待它們。照顧好、用得久,它也能成為好夥伴。
家不是一個完成式,而是一段進行中的句子。像省略號,留白中藏著未完的夢。設計師 Jenni Kayne就強調,真正住進一個空間,才會發現自己真實的需求與生活方式。
讓我們練習慢下來,用記憶中的故事取代流行。慢一點,住久一點,讓家的風景,長出歲月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