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當黑熊下山 蜜蜂迷航 都在告訴我們氣候的秘密

2025-05-28 更新
撰稿 專欄作者 俞璟瑤

台灣的山林間,台灣黑熊的足跡時而隱現,卻也帶來人與自然的微妙拉鋸。2025年花蓮卓溪鄉中正部落,一隻黑熊因掠食飼養犬,與森林護管員發生衝突,最終被槍殺,事件引發熱議。

黑熊現身部落 不只是一隻熊的故事


這不是第一次人熊衝突,卻讓人重新思考,牠們為何頻頻走入人類地盤?究竟是黑熊數量變多,還是山下變成了牠們唯一的「超商」?這不僅是人與野獸的交鋒,更是氣候變遷下,我們與山林鄰居共存的叩問,正訴說著我們與自然的微妙連結。當氣候變暖,牠們的命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出現不同的交集。


氣候變遷可能造成人熊衝突更加頻繁,人熊共存教育仍有必要性。/照片提供:美聯社


國外經驗 共存需要知識與默契


羅馬尼亞的棕熊故事,或許能為台灣點亮一盞燈。當地擁有約1.3萬隻棕熊,棲息喀爾巴阡山脈,數量遠超過台灣黑熊。當地曾以籠養熊吸引遊客,但加入歐盟後,轉向永續觀光。Libearty熊保護區負責人Cristina Lapis分享表示:「我知曉無數案例,人們在森林見到熊卻相安無事。進入林中,製造聲響,熊便會退避。」她強調,致命衝突多因人類驚嚇熊隻或靠近幼熊,教育與預防能讓衝突化為共存。


想像你週末爬山,腳步聲驚擾了一隻黑熊,牠悄然離去,彼此平安。這簡單的動作像是大聲說話、拍手,就是與山林鄰居的默契。


蜜蜂的低吟 成為氣候變遷的隱喻


不只黑熊,山林間還有更細微的聲音,蜜蜂的嗡鳴。牠們在花間起舞,為作物授粉,支撐我們餐桌上的果蔬。然而,氣候變遷正讓這蜜蜂飛舞的腳步越來越困難。蜜蜂可能因為這波重塑受到影響。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生物地理學教授Carl Beierkuhnlein警告:「植物可能隨氣候向上遷移,但若傳粉者如蜜蜂無法跟隨,牠們將失去立足之地。」蜜蜂的移動仰賴食物來源,氣溫升高可能打亂花期,斷了牠們的糧食通道。


德國生物地理學教授警告,植物可能隨氣候向上遷移,但若傳粉者如蜜蜂跟不上腳步,可能衝擊食物來源。/照片提供:美聯社


若花期錯亂,牠們可能在高海拔迷失方向。這不只是牠們的危機,也威脅著我們的餐桌。蜂蜜、果實、甚至咖啡,都仰賴牠們的存在,背後或許藏著氣候變遷的隱憂。德國波昂大學植物學者 Maximilian Weigend 指出:「氣溫上升讓一些高山植物移向更高海拔,但這不代表牠們得到了新生機,因為沒有競爭空間、缺乏土壤與授粉者,它們仍然可能走向局部滅絕。」他強調:「溫度只是眾多生態因子之一,但不該被過度簡化。」


蜜蜂、蝴蝶迷路,影響到生態,也衝擊到我們餐桌。/照片提供:美聯社


共生的詩篇 從山林到你我


當黑熊下山、蜜蜂以及蝴蝶改道,山林傳來的訊號其實也是對我們的提醒。氣候改變了生態規則,也將改變人類的生活節奏。與你我生活的連結,比想像中緊密。週末的登山鞋、早餐的蜂蜜吐司,都是我們與自然的對話。羅馬尼亞的經驗告訴我們,教育與棲地管理能化衝突為和諧。Cristina Lapis說:「我們無法獨占荒野,必須學會分享。」這些都不只是簡單的數據,而是影響你我生活的真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