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永續生活

《天氣之子》將重返大銀幕!2 個帶你重新思考的電影看點

2025-03-21 更新
撰稿 TVBS GOOD

想一睹《天氣之子》的視覺美學、重拾大銀幕的感動? 四月連假邀請你一起走入影廳,用永續角度重新解讀這部電影,並在日常中實踐 7 種輕鬆、簡單的行動,為生活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在 2019 年創下 1.6 億票房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即將在今年 4 月 2 日重返大銀幕,再次帶來新海誠導演獨有的細膩畫風與感動人心的故事。這次,除了沉浸在電影的絢麗視覺與浪漫劇情中,TVBS GOOD 邀請你用「永續」的角度重新解讀這部作品,看看它如何與我們的現實世界緊密相連。


《天氣之子》電影在講什麼?

故事講述高中生男主角從離島來到東京,卻遭遇長時間的異常降雨。在這座被雨水籠罩的城市中,他遇見了擁有「祈晴」能力的女主角。女主角能透過祈禱讓天氣放晴,卻也伴隨著無法預測的代價。當社會與環境的壓力逐漸逼近,男主角必須在「拯救女主角」與「讓天氣恢復正常」間做出選擇。


《天氣之子》電影劇照,東京城市淹沒在大雨之中(圖/取自 IMDB)


2 個重新思考的電影看點:當永續遇上《天氣之子》


一、 大雨的東京:是異常還是常態?


在《天氣之子》中,電影背景設定在 2021 年的東京,當地遭遇持續不斷的降雨,最終部分街區甚至被洪水淹沒,成為「與水共存」的城市。這是否只是一場奇幻的災難?


事實上在真實世界中,隨著全球暖化,西班牙在 2024 年 10 月就發生了歐洲近 60 年來的暴雨、引發嚴重洪水,導致217人喪生、數十萬人失去飲用水和電力供應;同年 9 月,長年被黃沙覆蓋的撒哈拉沙漠,降下半個世紀以來最大暴雨,2 天就下完了整年雨量,從 NASA 的衛星照片來看,就像一個巨大湖泊。


洪水讓撒哈拉沙漠出現了湖泊。(圖/取自 NASA)


根據《NASA》資料指出,約 1.1 萬至 5 萬年前的撒哈拉沙漠,其實是個潮濕的地方,這次湖泊的重現可能是氣候變遷的結果。這個發現和《天氣之子》電影裡,老奶奶跟男主角說「東京在 200 年前也曾是一片海灣」一樣,當全球各地的暴雨與水災頻率明顯增加,城市沉入水中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而當極端氣候成為新常態,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應對未來?又或是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推遲這一天的到來?


二、 想要天晴,卻需要犧牲少數弱勢?


電影裡「祈禱就能放晴」的女主角,靠著這項特殊能力賺取生活費,只為養活唸國中的自己,和從小相依為命的弟弟。如果你是東京市民,在得知犧牲女主角,就能換來東京長久的晴天後,會有什麼想法呢?

《天氣之子》電影劇照,擁有祈晴能力的天野陽菜(圖/取自 IMDB)


「犧牲少部分的人,讓世界更好」涉及了現實裡氣候變遷議題中的「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在真實世界裡,當極端天氣發生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社會弱勢的族群,例如無足夠經濟能力搬家的低收入戶、生存依靠大自然的農漁民,乃至公司層面,如無餘力永續轉型而遭供應鏈排擠的企業,或上至國家等級,如非洲、東南亞等資源較低下的低度開發中國家,往往缺乏韌性應對氣候災害,卻承擔了來自全球暖化的後果。


川普認為氣候變遷是一場騙局(圖/取自 TVBS 新聞網)


而在 2025 年 1 月二次返回美國總統一職、視氣候變遷為騙局的川普,剛上任就簽訂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氣候公約《巴黎氣候協議》、支持石油與天然氣開採等各類行政命令,讓前總統拜登時期逐漸步上軌道的綠色政策,重新回到原點,甚至可能有倒退趨勢。


透過電影一同反思,當我們享受現代生活的便利時,是否有意識到誰在為氣候變遷付出代價?我們是否能夠為了減少氣候影響,而改變生活方式?


《BBC》推薦 2025 年可幫助地球 7 個的行動(圖/取自 Shutterstock)


加入這場全球氣候挑戰,7 個日常行動推薦


知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今年初,推出 7 項日常中馬上能做的行動建議,不只是為友善氣候與環境,也是為我們的生活做出改變:


1. 少買一些衣服:時尚產業佔了全球碳排量的 8-10%,避免購買快時尚品牌、減少購衣是日常可以做的行動。


2. 為寵物減少碳排:留意寵物的蛋白質來源,選擇魚類或昆蟲蛋白的飼料,能讓你的毛孩和你一起做出行動。


3. 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多一餐無肉飲食,當餐就能減少平均 75% 的碳排量。


4. 減少短程飛行與開車:交通運輸佔美國碳排量來源的 1/3,火車、公車、步行,都是更友善的替代方案。


5. 為暖氣尋找替代方案:穿著溫暖衣物、使用更保暖的床單,能減少使用以化石燃料發電的暖氣。


6. 更永續地投資:你投資的銀行、股票,大多將經費用於哪些項目呢?選擇支持再生能源、綠色永續的標的,能延伸你的影響力。


7. 減少一次性塑膠:超過 99% 的塑膠用化石燃料製成,你可以嘗試重複使用,或直接在無包裝商店購物。


《天氣之子》電影劇照(圖/取自 IMDB)


值得一看的電影,值得你再看一次


還沒看過《天氣之子》的你,認為電影最後,世界會不會恢復成正常的天氣狀態呢?而想要重拾大銀幕感動的人,如果你是男主角,會如何選擇呢?


電影結局連結了「個人幸福 vs. 集體責任」的拉扯。在氣候變遷的現實議題中,這樣的選擇也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是否願意做出讓步,以換取更長遠的環境平衡?面對氣候變遷,我們無法只依賴某些人來承擔責任,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挑戰,只有每個人都行動,才能真正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