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趨勢

2024亞太十國永續報告分析出爐 臺灣再奪亞太之冠!

國內永續領導品牌 CSRone 永續智庫正式發表《2024 亞太十國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亞太 10 個國家地區,Forbes 市值前 10 大企業做為主要研究對象。整體表現排行臺灣再度奪冠,南韓、日本位居二、三名,然而亞太區企業永續揭露表現平均卻較去年下降。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企業承諾與自身具體成果之間的落差,讓「永續承諾泡沫化」的跡象越發明顯。隨著臺灣進入新的篇章,如何縮減國家政策目標與企業永續發展的差距,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之一。

2024-05-29 更新
撰稿 CSRone永續智庫

亞太區域幅員遼闊,幾乎橫跨亞洲、美洲與大洋洲等太平洋地區,占世界總人口近 60%,且經濟貿易總量占全球 50% 以上,可謂是全球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轉型路徑中最為關鍵的角色。CSRone 永續智庫正式發表《2024 亞太十國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團隊蒐羅亞太 10 個國家地區永續績效、淨零策略、法令規範,以及產業脈動等資訊,並針對該國家地區之企業公開出版的永續報告書資訊,依據「揭露透明度」和「管理積極度」間的差異、各國法規及企業與產業間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與解構。 


亞太企業永續整體揭露表現下滑  56.2% 範疇 3 未納入淨零目標


為了解各區域 ESG 法規的發展脈絡與企業揭露的積極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經團隊交叉研究,政策發布最活躍者為歐洲地區,1990 起至 2020 年累計共頒布 776 項政策,而亞太區域則緊追在後,發布了 556 項 ESG 相關政策。然而,亞太區整體揭露表現卻未因政策增加而上升。今年的研究顯示,表現最優異之國家地區分別為「臺灣」、「南韓」、「日本」,顯示企業針對 ESG 議題的管理與溝通程度較為完整。近一步分析卻發現,亞太十國地區相較去年評分下降 6.9%,原因之一在於企業能將其 ESG 主題之「作為」與「績效」詳細描述,但卻對於「目標」與「檢核機制」揭露偏於保守,或者無相關論述。


而面對淨零目標的達成與實踐,離不開企業對自身價值鏈的減碳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至範疇三的管理為重中之重。其中 70.8% 企業已設定淨零目標,但仍高達 56.2% 未將範疇三納入目標設定與揭露範圍中。企業須盡快聚焦其上、下游價值鏈管理,方能驅動淨零目標的實踐。


永續視角不斷擴增 「自然資本」與「社會人權」關注提高


在永續框架整合的過程中,已從「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擴大至「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TNFD)。環境面向從高度關注氣候變遷等碳管理項目,進而涵蓋生物多樣性、土壤、水資源利用等生態系統運作。亞太區目前已高達 95.8% 企業已提及「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其中 12.5% 針對此議題進行目標設定,不過僅有 2.1% 企業具「檢核機制」,顯示企業在營運核心及自然資本的管理上,仍需做更完整的鑑別與評估。


除此之外,過往「社會(S)」相較「環境(E)」推展速度緩慢,研究團隊統計顯示,97.9% 企業於招募與留任的原則中皆會提及人才多元性的價值,凸顯 DEI 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重要的議題之一。


近年因性別、種族對立所產生的國際衝突不斷發生,各國家地區與企業也逐步將DEI 的管理內涵納入「正義(Justice, J)」精神,高達 92.7% 企業已於公開管道中,對於「社會正義與人權」議題進行說明。雖然「自然資本」與「社會人權」關注度提高,但落實到管理目標及檢核機制時,占比皆會大幅度的驟降。


永續發展目標揭露透明度盤點 多數企業「紙上談兵」少有具體實踐目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自 2015 年提出到現在,推動議程已過半,是檢視進度與成果的關鍵時刻。臺灣、新加坡與日本於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居於領先地位,而新加坡在 SDGs 營運整合度為十國之冠。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家地區在推動 SDGs 時偏重於「提及」(占比高達89.6%),但真正付諸實踐並設立「目標」的企業僅占比 32.3%,進一步設立「檢核機制」僅有5.2%。研究顯示,中國與香港企業多數僅停留在 SDGs 連結公司發展方向的討論,卻沒有與 SDGs 相連的具體改善專案。


亞太十國在經貿及永續轉型上擁有重要角色,縮短國家政策目標與企業推展進度的差距是關鍵。各國在永續發展目標推進上,若沒有具體的承諾與實踐,則將淪為空談。企業應更多思考「SDGs 與組織營運之間的重大性連結」,避免誤觸「SDGs 漂洗」(SDG washing)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營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