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趨勢

回應永續浪潮 蔡承璋:六階段落地(上)

永續浪潮席捲全球,企業面臨ESG永續潮流挑戰,成本壓力攀升,部分企業不堪負荷,甚至有企業因第二代接班人無法應對嚴格法規與原物料要求,計劃提前關閉。台灣中小企業尤為困難,大廠要求永續發展,經營雪上加霜。然而,政府法規與大廠要求並非無理,10年以上永續輔導經驗顯示,以降低成本為重要,未來已經開始改變。

2024-05-07 更新
撰稿 優樂地永續執行長 蔡承璋

永續浪潮襲來 未來開始改變


全球掀起ESG永續新浪潮,直接導致許多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讓多企業主苦不堪言,甚至耳聞某一產業二代接班後,禁不起原物料與法規要求日趨嚴格,直接造成成本持續上揚、獲利大幅減少,打算關廠提前退場。


這現象讓台灣的中小企業賺錢更加困難,甚至被品牌大廠要發展永續、節能減碳,讓經營變的雪上加霜。難道真的都是政府法規與品牌大廠無理的要求嗎?


超過10年以上企業永續輔導的經驗告訴我,答案當然不盡然是如此,反而能讓凡事追求降低成本的觀念,可以重新改變。或許,你會問為什麼,其實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未來已經開始改變。


忽略外在成本 威脅人類生存


回顧過去全球的經濟發展,都忽略了外在的成本,尤其是工業革命雖然帶給全球快速的進步與便利,卻對全球的社會與環境帶來了絕大的衝擊。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追求經濟價值中,為講求高效率、低成本的製造,過度掠奪環境資源。


造成缺水、土地污染、過度開發、全球溫度上升、臭氧層破壞等自然環境惡化,導致生物瀕臨絕種、沙漠化擴大、森林銳減、氣候異常…等現象,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 


地球健檢超限 危機兵臨城下 


這表示上述問題若不及時解決,企業也將面臨無法生存的命運。一項來自8個國家的29名科學家,為地球進行的「科學健康檢查」結果顯示,9項「地球限度」中,已經有6項限度超過地球可承載的臨界點,我們正身處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上。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這些論點不是第一次被全球科學家提出,許多年前就已經持續不斷地透過各項研究警告我們,或許過去大家都覺得這些警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但現在這些危機已經兵臨城下。


莫等待 永續與減碳時代來臨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地球監測的報告指出,從2015年到2021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減反升,導致地球溫度不斷上升。


權威期刊「Nature」的研究指出,若無法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位於南、北極的冰層不斷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高達7公尺,屆時世界各國無一倖免。


所以企業發展永續與減碳,絕對不僅僅只是為符合法規的要求,而是要面對著充滿危機與挑戰的未來做準備。尤其,台灣曾被世界銀行評估面對極端氣候時,脆弱度高居全世界第一。


不減碳就砍單 轉型才有商機


根據經濟部《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發表的資料顯示,2021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創歷年新高,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為92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維持8成以上,在面臨企業永續與減碳的心態與議題,更顯脆弱與不足。


我還記得三、四年前,受美國國際品牌大廠的委託,協助輔導其在台灣的供應商,當時的業者心存僥倖地指出,就算接不到這家品牌大廠的訂單,我們還有市佔率最大的品牌大廠訂單。


沒想到3年過去後,這家業者再次找我們,並說現在連市佔率最大的品牌大廠也開始要求我們減碳與永續的相關議題。媒體也曾經報導過,台灣有一家企業的歐洲大客戶在短短7天,連發4封追殺令:提出「不減碳就砍單」的要求。


減碳與永續發展已不是趨勢或潮流,而是代表著未來的商業機會與價值,簡單的說,想要訂單就必須接受這些挑戰與轉型。


氣候變遷 帶來損失衝擊營運 


根據長年的觀察與分析,台灣的企業將面臨五大挑戰,首先是氣候變遷帶來的營運衝擊與損失。氣候變遷的成因較複雜,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還有,大面積開墾林地,致使溫室氣體濃度越來越高,導致全球暖化,助長極端天氣,包括:熱浪、乾旱、森林大火、暴雨、水患、暴雪等。各種天災襲擊,將在全球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引發大規模物種滅絕以及糧食危機等問題;對於全球經濟造成動盪,更可能引發爭奪資源的政治風險。


缺水缺電 能源安全潛藏危機


第二是水資源匱乏。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國家,其中17個國家中的17億人生活在「極度缺水」的地方。


台灣無論是農業、工業或民生都需要大量的用水,過往靠著颱風或季節變化帶來每年約有二千多毫米的豐沛雨量。但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分配到的水量,只有全世界平均雨量的七分之一,是世界缺水排名第十八名國家。


第三是能源不足。華爾街日報(WSJ)曾經報導過,即便台灣避免了軍事衝突的風險,但能源安全也岌岌可危。台灣是高度倚賴能源進口的國家,進口能源超過97%以上。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2022年全台仍以42.07%的燃煤發電為主,但隨著台灣的產業用電需求上升,全球為達到減碳目標,開始減少採用燃煤發電,但再生能源與氫氣發電進度緩慢,導致企業營運賴以維生的用電資源受到影響。


原物料漲 廢棄物處理費攀升


第四則原物料高漲。受到全球資源過度開採等諸多原因,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無論大型或中小企業皆面臨原物料缺貨的情況,但大型企業憑藉自身實力與市場規模,較中小企業更有議價能力。


對中小企業而言,面對原物料漲價,若提出漲價,可能導致客戶流失;若不漲價,接單愈多、虧損愈多,經營陷於兩難。


最後,第五,是廢棄物處理成本增加。過往廢棄物處理大多選擇焚化或掩埋,但隨著廢棄物驚人的成長速度,民眾的環保與自我意識抬頭,台灣能提供合法掩埋的土地有限,現有焚化廠一半廠齡已超過20年,面臨設備老舊、焚化量能減少,又無法新增、改建的情況下,造成廢棄物處理成本提高,對於企業營運成本持續成長再添一筆。


化危機為轉機 將轉機變商機 


俗話說的好,是危機也是轉機,將轉機變商機。過去與現今企業所面臨到的營運衝擊與挑戰,已經全然不同,營運的策略當然必須適度的調整與改變,因此全球開始將環境與社會的影響納入營運考量,若不解決這些問題,勢必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的生存。


全球投資人與企業主,因此開始重視永續發展、推動ESG,只是,過去大部分對ESG的解讀,受限於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社會關懷( 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因此發展過程與企業的營運無法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