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午餐時間,小廚房裡的景象令人驚喜,沒有一次性餐盒,而是大家都在使用環保餐具。這種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染和改變。一開始,許多人對這種新習慣感到不自在,甚至被貼上了「環保魔人」的標籤。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發現,改變應該是由內心而非強制來的,而讓朋友感受到歡樂和快樂才是更好的方法。
隨身攜帶水壺、環保杯和餐具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儘管一小部分民眾已經開始這樣做,但根據統計,從2018年環境部開始推行減塑政策,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根據最新的TVBS民調,有百分之49的民眾對減塑政策感到滿意,百分之31則不滿意,而約有百分之19的人則持中立態度。然而,對於2030年後全面禁用四項塑膠用品的政策,有百分之64的人表示支持。
不過,儘管減塑意識逐漸增強,但在實際行動上仍存在挑戰。統計顯示,有百分之79的人會攜帶購物袋去超市,但只有百分之23會自帶容器,百分之12會攜帶吸管。特別是對於循環環保杯的使用,民眾似乎尚未完全適應。
對此,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表示,提升循環容器和循環杯的使用量至關重要,並建議政府擴大限制使用的範圍,例如在體育賽事場館和咖啡店內提供循環杯服務。同樣地,環境部循環署永消組長李宜樺指出,政府已要求國內連鎖速食店和連鎖便利商店中的5%門市提供循環杯服務,並計劃從今年開始將這一比例提高至10%。這些舉措意在鼓勵民眾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從而減少垃圾的產生。
然而,業者則對政策的不斷限制提出了異議。塑膠袋業者楊振國表示,塑膠製品在當前生活水平下是不可或缺的,且塑膠袋在塑膠污染中所佔的比例微小。他們呼籲政府應該更多地著手教育民眾,如何重複使用和減少浪費,而不是一味地禁止使用。同時,他們也強調政府應該加強回收管道的建設。
儘管塑膠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但與紙類餐具相比,塑膠製品的回收仍面臨一些困難。因此,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更多地支持和加強塑膠產品的再利用,從而實現環保雙贏的目標。
減塑不僅是一項政府政策,更是一種全民行動。只有每個人都投入努力,才能保護地球、減少塑膠污染。無論是政府、業者還是普通民眾,都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實現環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