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共好社會

回應永續浪潮 蔡承璋:六階段落地(下)

企業永續新解:跳脫字面聯繫,重塑營運策略。透過重新詮釋ESG與企業營運的關聯,以競爭力、影響力、商業力為基準,著眼於淨零排放目標與綠色消費趨勢,企業尋求降低成本、提升品牌形象的平衡。在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下,建立雇主品牌成為吸引人才的關鍵。永續發展不僅是一蹴可幾,而是六階段漸進過程,企業需持續調整思維、創新商模,實踐永續發展為營運的核心價值。

2024-05-08 更新
撰稿 優樂地永續執行長 蔡承璋

ESG新解 跳脫字義聯結營運


因此,我重新解讀ESG與營運的關聯: ESG分別與競爭力(E)、影響力(S)與商業力(G)相關。首先是競爭力,當全球開始朝向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代表法規與市場開始轉變,無論是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是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都即將上路。


這代表企業必須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想盡一切辦法降低碳排放以減少營運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根據國際諸多消費者的調查指出,這些年隨著綠色消費融入生活,責任採購的意識抬頭,消費者願為ESG的企業服務或產品多付費的情況下,企業追求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更能帶動企業的競爭力。


高齡化少子化 打造雇主品牌


台灣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浪潮下,導致就業人口持續下滑,企業若能建立所謂的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將讓企業降低離職率,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創造人才吸引力,讓企業能夠在招募時就脫穎而出,獲得更多優秀人才,是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力。


當企業重視永續發展,建立永續經營的文化時,讓每一位企業員工都瞭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與價值,自然將大大降低企業營運過程中,因短視近利造成的人為與營運風險,自然就能產生企業價值與商業力。


六階段 落實企業永續經營


然而,永續發展不是一蹴可幾,必須有策略。參考英國倫敦責任協會執行長賽門・查達克(Simon Zadek)的永續發展路徑,優樂地永續公司以長年輔導台灣在地中小企業的經驗,落地提出企業永續發展六階段:「探索期」、「遵循期」、「管理期」、「轉型期」、「策略期」與「永續期」。


「探索期」是企業初步建立永續的概念,企業獲利後開始回饋社會或照顧員工的發展;「遵循期」則是公司依法規要求,提出符合永續相關政策與規範,但尚未與公司經營結合;「管理期」則是企業開始制訂ESG各項短、中長期發展的目標,從上而下進行永續管理的實踐。


「轉型期」則是企業由下而上推動,並開始產生各部門永續發展的方向與目標;「策略期」則是企業將永續理念與營運模式結合,並依據核心競爭力,發展出新商模、新市場;「永續期」則是企業融入社會倡議,將永續形塑為企業文化。


像這樣,這永續發展六階段,是希望企業在投入推動ESG前,能先盤點與定錨永續發展的各種階段,從而找出最佳發展策略,將永續落實在企業營運的商業價值上。


持續投資調整思維 找出自身商模


ESG的發展目前看來似乎無邊無際、包山包海,導致部分企業主對於ESG的錯誤認知與解讀,也產生部分反ESG的言論與批評:到底永續發展是成本還是投資?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將永續視為成本的企業主,自然會以降低本的策略思維,以符合法規與品牌廠對供應鏈的要求作為發展目標,自然不可能找出自身的競爭力、影響力與商業力。


相反的,若一開始就瞭解永續能對企業的營運帶來價值與機會,自然會持續不斷自我投資,改變傳統營運思維,找出屬於自己的永續商業模式。


無論企業以什麼樣的思維發展永續,唯一無法改變的事實便是:面對未來「永續發展是企業生存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