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共好社會

永續顧問洞悉:「永續通膨時代」來臨?! 2024永續領航必看7大注意要點

本文由投身永續發展領域超過 10 年,並擔任商業暨策略發展的專業顧問陳建佑,依其對全球市場之趨勢和變化具有敏銳的覺察力,整理並分享 2024 年永續領航企業組織必看的 7 大注意(watch out)要點,與同樣身處於永續發展變革道路上的夥伴們分享。

2024-05-03 更新
撰稿 CSRone永續智庫 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陳建佑

2024年被視為有望「重塑世界新秩序」的關鍵年。根據統計,這一年中全球將有約50個國家、逾30億人參與選舉投票事務,而企業組織更需要在因應政經情勢轉變的同時踩穩自身營運方向,以適應全球快速變化的環境與進程。


身為一位投身永續發展領域超過10年,並擔任商業暨策略發展的專業顧問而言,已然對全球市場之趨勢和變化具有敏銳的覺察力。開春之際,整理並分享以下2024年永續領航企業組織必看的7大注意(watch out)要點,與同樣身處於永續發展變革道路上的夥伴們分享。


1. 永續通膨現蹤!欲加速推動永續前先「停看聽」避免盲目落入營運陷阱


在世界經濟復甦期間,企業組織在營運上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Covid-19 全球流行、烏俄戰爭、迦薩走廊衝突、紅海危機、通貨膨脹…等事件的發生,不斷反覆考驗著諸多企業組織是否為了保持獲利能力,而做出可能影響或延宕永續轉型(Sustainability Transformation)的關鍵決策。


2023年台灣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拍板定案於2025年將課徵碳費,而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 更是已於今年 1 月 1 日宣告生效。在全球各國政府不斷頒布且愈發嚴峻的永續發展相關政策法規之下,市場服務與產品為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進行機器設備汰換、材料更替、永續人員補充等措施,並將生產成本轉嫁到上下游供應鏈,促使整體市場銷售價格的推升,進而為「永續通膨」(sustainability-inflation)時代的來臨,埋下了一顆急速萌芽、茁壯生長的種子。


2024 年企業組織將需要為自身找到更加明確的定位,在面對各式不確定性的風險與壓力的同時,需特別針對永續發展策略採取「停、看、聽」的審視評估,並自「環境」面向的碳議題衍伸向外思考,以建立更具韌性、系統性的永續發展計畫來適應全球快速變化的永續發展進程。


停:先行評估全球政策的推展對組織發展所帶來的必要性、損害性、有益性,避免盲目追求「首個、第一」的虛名,而耗費更多彌足珍貴的組織資源


看:留意市場的新趨勢、同業與議題動態,以及其與組織自身發展的關係


聽:聆聽全球市場、利害關係人的期待,並透過有效的議合策略滾動式調整自身的經營行動方案


2. 建構管理永續性(Managerial Sustainability)


跳脫短期績效迷思,創新型永續組織變革已成公司升級標準配備


企業組織想積極追求永續發展目標,但又避免談論ESG的「永續悖論(sustainability paradox)」內、外管理皆兩難的窘境現象,正抑制了企業永續發展轉型的腳步。尤其當短期營運面臨挑戰時,管理階層通常會專注於透過短期、暫行性的營運措施來解決當前的困難,繼而暫緩永續性等長期投入的重點領域。


環境(E)、社會(S)、治理(G)在企業永續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多被謹慎的分類和劃分為各自獨立的三大面向,以達到後期工作交辦與執行的面面俱到。不過,近年多數政府單位與企業組織開始領悟到,這三者之間其實彼此緊密相連,且被整體揉合至公司決策流程與整體業務發展策略中的益處,超越了一般「基本合乎法規」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後,整體公司營運環境也正悄然發生改變。


因此我推估2024 年會出現更為顯著的「永續週期變革」,企業組織自內部建構管理永續性(Managerial Sustainability),永續辦公室、永續發展(ESG)委員會將從暫時性或兼職性的編組調整為重要工作,相關策略與目標亦將更深入整合自企業組織營運日常,並與財務、法律、商業策略部門更加緊密相關。這同時也意味著,未來企業組織會透過經營制度上的轉變,支持並推動更有益於創新事業、產品與服務開發的永續商業行動解決方案。


3. SDGs期中檢驗報告出爐!僅15%目標處於正確軌道


企業組織需「褪下國王新衣」,具體揭露可衡量的永續發展目標貢獻值


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發布後,國家層級與企業組織等紛紛針對永續目標做出承諾與行動,其熱度一度在2016 年至 2020年期間達到高峰。然而,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3年永續發展目標報告:特別版》(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3: Special Edition)卻指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進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高達48%的目標未有任何實質進展,且僅有15%的目標處於正確的推動軌道上。


看待事情的角度,影響著我們面對挑戰的心態。儘管現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多數永續發展目標偏離軌道、成果不如預期,但我們同時可觀察到有近63%的全球永續目標被描述為「進展順利,但需要加速」。考慮到永續發展目標的需要涵蓋國家政府、企業組織、獨立個體等多元層級的整體共識,我反倒認為這是一項重大進展,我們仍可以抱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此項高難度門檻的挑戰。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將於2030年迎來全球繳出的最終答卷,如今議程過半,各區域聯盟、政府也紛紛針對SDGs頒布或提供更具有明確指引的指引或衡量方式,提醒企業組織需褪去「永續的國王新衣」,且重新思考「企業組織於SDGs的營運重大性」,以避免造成「SDGs漂洗」(SDG washing)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營運衝擊。正因如此,企業組織層級針對永續發展轉型的策略性、結構性、整體性推展,更將會是2024年加速SDGs發展的關鍵。


4. 人類正式進入「全球沸騰時代」!


企業須加速由「淨零倡議」轉入解決行動議程(Solution Agenda)討論


隨著2023年7月被證實為歷史紀錄上最熱的月份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向世界正式發出「全球變暖時代已結束、沸騰時代(Global boiling)接踵來臨」的警告,說明全球現正遭遇強颱、強降雨、高溫熱浪、森林野火等多項急性物理氣候風險(acute physical climate risks)的威脅,且全球升溫已經逼近「臨界點」。


這些令人具體有感的氣候事件,除了推動COP28最終拍板以「轉型脫離化石燃料(Transition Away)」且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確保公正轉型做為會議結論之外,也可觀察到包含個國家政府、學術機構與企業組織在愈發了解「氣候與社會運作系統的密不可分」後,將對話主題提高至整體自然生物與社會資本的討論。


對話議題的開拓,也將於2024年進一步帶動企業組織思維的轉變。諸多企業組織紛紛意識到自身角色從「被規範排放者」轉至「主動提供氣候解決方案者」的變化,除積極響應國際與國家層級淨零目標之外,更將制定過渡計畫(Transition Plan),推行更具實質性方案的「解決行動議程」(Solution Agenda),以幫助自身達成價值鏈脫碳的永續願景。


5. 是時候關注ESG中的「S」!


從社會影響力到正義「J」的「S、J」將會是下一個關注焦點


過去「ESG」中的「社會(S)」一直存在於「環境(E)」議題的影子之下。由於「社會(S)」所涵蓋的議題複雜性、多樣性高、影響效果衡量不易,加之社會變革與效果的展現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發酵,故相對較有感且急迫性高的「環境(E)」議題而言推動進展較為緩慢。


遺憾的是,在發現疫後經濟增長可能陷入停滯的窘境後,「社會(S)」議題率成為政府單位與企業組織需特別集中討論的另一項重要主題。為此,企業組織需進一步了解「正義(Justice, J)」字母所包含的「氣候」、「轉型」、「種族」和「性別」等多樣化的內容,並正視相關利害關係人提出的需求、管理潛在發生的衝突,透過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策略性議合與政策程序設計等方式,由價值鏈上游至下游全面性發展多元共榮(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確保員工、供應商/承包商、外部顧問等利害關係人之人權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獲得完善的照護。


6. 縮小「永續行銷」好球帶!比起吹噓,Z世代更認同企業組織的實質行動


歷經三年嚴峻經濟停滯衝擊的全球資本市場,在疫後面臨了一系列經濟復甦的挑戰,而閃著巨大光芒的「永續」北極星,無疑促使著資本市場更加卯足全力向「綠色商機」航行。無論是微觀至市場上的新型飲食肉品、生活用品,亦或宏觀至國際教育學程或股市投資基金,皆紛紛沾上了「永續」、「ESG」的光環與字眼,並順利地在一片競爭激烈的詭譎商戰中殺出一絲生機。然而,在「永續」、「ESG」和「SDGs」、「碳中和」等一眾「類永續」字詞被過度濫用下,人們逐步對此類字詞的定義感到模糊且失去信心,並對其貼上了「目的性行銷、創造氣候焦慮」等負面標籤。


在市場一片混亂的情境下,全球各國政府近年開始針對「漂綠(Greenwashing)」所帶來的衍生性事件進行大規模的整肅與預防性管理。2023年歐盟祭出一條「綠色索賠指令」,擬定對於「漂綠者」處以高達年總收入4%的罰款。無獨有偶,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亦於2023年末特別發布了針對商品標誌「永續性」聲明的索賠嚴格新規定,以期待提高市場透明度,並恢復消費者對於「永續商品」的信任與信心。


除了國家層級的規範與政策推動外,全球倡議性組織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也從2023年8月份發布之年度報告(SBTi Monitoring Report 2022)中,特別指出經過嚴格查篩後「言行不一」且被取消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成員資格的121家企業組織(其中包括長期支持SBTi的亞馬遜)。毫無疑問地,SBTi如此大刀闊斧的舉動,更是直接釋出「拒絕漂綠與僥倖心態」的訊息,並有利於促進更多企業組織採取實質性管理行動,以因應氣候危機。


那麼如此一來,永續用詞陳腔濫調與過度氾濫的情勢,即能在各個強勢規範與檢閱的機制下完全結束了嗎?在短期的觀察中,很遺憾地僅見各企業組織品牌尋求更貼近「綠色(green)」的用詞來重新詮釋永續商品脈絡。


根據統計報告指出,2024 年起 Z 世代的全職工作人口占比將首次超過嬰兒潮世代。因此,企業組織應敲響的警鐘,更包含「Z世代」(Gen Z)對於社會議題的高度參與,以及對「華而不實」產品、活動與說法的批判性和敏銳度。為此,企業組織需要重新構思品牌傳遞的訊息與印象,並將停留於過去「大聲疾呼永續萬歲」的慶祝性聲明,轉向基於更真實的產品資訊揭露。


7. 「GRI、ISSB、EFRAG」三國鼎立時代來臨!全球永續資訊揭露正式標準化


過去多達80幾種永續資訊揭露框架的時代,已於2023年期間透過全球各大組織與倡議的整併、融合、重塑中宣告落幕,並由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國際永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正式掀起永續資訊揭露框架三國鼎立的態勢。


雖然現行主流所採用的永續資訊揭露框架,其應用與溝通的利害關係人各有區別,但仍能窺見3大共通點:


重大性主題(Materiality)的多維度評估


ISSB框架以投資人議合為報導核心,故優先鼓勵企業組織考慮「財務重大性」(Financial Materiality)以鑑別企業營運風險;GRI 與歐盟推展的CSRD則著重於「財務重大性」與「影響重大性」(Impact Materiality)所帶來的雙重維度衡量。


範疇三(Scope 3)的必要性揭露


企業組織的社會責任由自身營運範圍擴大至整體價值鏈(value chain)的管理已然成為必定發展趨勢。而此項趨勢亦可透過各國政府紛紛頒布法規,要求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二、三的管理從「自願性揭露」逐步走向「強制性規範」的緊縮態度略見一二。


數據與內容品質(Data quality)的可信度檢核


優良的數據得以輔佐領導者進行明智的決策。全球永續框架的發展正在驅動著讓ESG數據更加清晰可靠,無論是哪一份永續揭露報導框架,皆特別建議企業組織需針對報導之數據或內容出具第三方的查證/確信聲明。透過第三方機構的檢閱,提升數據與內容品質的可信度。


以全球整體發展趨勢而言,2024年企業組織永續轉型的熱潮仍會持續發酵,並有望企業組織會在未來12個月內挑戰過往10年的營運窠臼與標準作業模式。永續發展著重於尋找營運優勢,而非被動順應規範與潮流。為了尋求更完整的管理,建議企業組織放眼「碳」以外的領域,為更強有力的監管做好準備,並使永續轉型加速成為營運決策的一部分。


本文獲「CSRone 永續智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