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靠加盟、不靠運氣!他從負債到還清 全靠這份不起眼的夜市生意
從看不起地瓜球,到靠地瓜球撐起一個家,地瓜球攤老闆劉在泓,在夜市炸出人生逆轉球。
在台北熱鬧的街角,一口滾燙油鍋、一顆顆金黃地瓜球,不只是台灣人熟悉的夜市味道,更是劉在泓用雙手炸出來的生活勇氣。
曾經,他也覺得賣地瓜球是一份「不上檯面」的工作。那時,他剛離開經營十年的旅館業,景氣走下坡,收入銳減,家庭壓力卻與日俱增。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不能再只靠死薪水過日子。
創業成了他的出路,卻也讓他一路跌跌撞撞。加盟滷味攤、開Uber都不如預期,逼得他又在滷味攤旁加開一攤賣地瓜球。
但地瓜球哪有那麼簡單?他一開始只會用手壓,油溫不敢調太高,怕炸焦。結果每鍋炸出來都有三分之一膨不起來,整鍋賠錢。
每天面對油鍋與失敗,劉在泓的心也跟著塌陷。他回想:「那時候真的會想跳下去。」
他的人生也如同創業歷程,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不愛念書,15歲就開始打工,做過美髮學徒、蒙古烤肉師傅、房仲、巴士司機,甚至在電子遊藝場與酒店裡打工,還曾在一次衝突中頭破血流。他說,自己不狠也不壞,不適合那些燈紅酒綠的生活,卻也不知道 30 幾歲的自己,該往哪裡走。
轉捩點來自一次算命。當他低潮到被家人拖去算命時,師父問他在做什麼,他漫不經心地說「就賣地瓜球啦」,卻被師父痛罵:「你都不尊重自己的行業,怎麼會成功?」這句話像當頭棒喝,讓他第一次正視這份工作。
也正是這一刻開始,他決定「不再放棄自己」。他開始主動請教朋友、觀摩同業,從過篩粉糰到掌握油溫細節,每一鍋油、每一顆地瓜球,他都炸得更精準、更有信心。
有時夏天產季過後的地瓜會變形、長得歪七扭八,削皮時還得細心剝除纖維,只為讓口感更細緻。他還自學研發原料,從不依賴供應商,終於做出屬於自己的地瓜球配方。
為了讓攤位更有競爭力,他甚至把夜市攤的衛生標準拉到日本料理店等級。從前他逃避這份工作,現在卻把它做到最好。他說:「最感謝的是,我沒有放棄我自己。」這不只是信心喊話,而是他用千百鍋油、上萬顆地瓜球,炸出來的真心話。
今天的地瓜球攤車,已不是當年補貼收入的小副業,而是讓他還清債務、撐起家庭、重建自信的人生主角。他的手指因長期高溫壓制已無法完全伸直,但這雙手卻終於牢牢抓住了屬於他的穩定與尊嚴。
「台灣人像地瓜,愈挖愈甘甜」,這句話放在劉在泓身上,再貼切不過。從曾經逃家的年輕人,到如今夜市裡最堅韌的老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沒有什麼工作不值得尊敬,只要你願意,一顆地瓜球,也能炸出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