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零廢棄島嶼的誕生,沒有垃圾的生活真的能實現!
或許你曾經聽過零廢棄生活的家庭,但可能不知道在希臘出現世界上第一座零廢棄島嶼,居民從食衣住行展現零廢棄生活的可能性。
若在幾年前的疫情時期有關注過永續資訊,應該經常聽到「零廢棄」一詞,那時候在加州出現一位被《紐約時報》譽為「零廢棄生活教母」的女性,名叫貝亞・強森(Bea Johnson),自從她開始實踐零廢棄生活後,一家四口外加一隻狗的垃圾量從原本一週 242 公升的垃圾,減量至一年只產生 283 克的垃圾,甚至可以裝進一個透明罐子,因此她出版一本《Zero Waste Home》書籍與讀者分享如何運用拒絕、減量、重複使用、回收及分解五步驟嘗試沒有垃圾的生活。
當時這本書不僅成為美國 Amazon 分類榜冠軍,她的書更啟發許多人。然而不只零廢棄生活,在希臘更出現全球第一個零廢棄島嶼——提洛斯島(Tilos),島上的居民可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並且成功關閉垃圾填埋場,展現零廢棄生活的可能性。
提洛斯島告別垃圾成為零廢棄之地
提洛斯島是一個面積小且人口稀少的島嶼,因為旅遊業的發展,凸顯垃圾問題,而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政府與居民開始尋求解決方案,以減少垃圾產生並提高回收率。
真正落實垃圾減量是始於他們與一間希臘致力於循環經濟的公司 Polygreen 合作 ,參與他們的「Just Go Zero」計畫,從垃圾分類開始,學習如何正確分類垃圾,包括可回收物、有機垃圾及不可回收物。
在實施計畫之前,提洛斯島有 87 %的垃圾被送往垃圾填埋場,但現在全部的垃圾都被轉向回收或再利用。隨著停用垃圾填埋場,島上不再設置垃圾桶,而是成立一個創意回收中心,居民可以在這個地方修理、重用或將物品變成任何自己需要的物品。
廢棄物則採用高科技處理,能進一步進行分類,可以將垃圾直接回收或堆肥。此外部分的廢棄物還能用作水泥工業的替代燃料,提升廢棄物管理的效率,也減少對新資源的需求。
參與感成為守護家園的動力
除了將垃圾分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社區居民開始參與工作坊,自己親身體驗淨灘、植樹、環保市集等活動,感受與生活環境的連結,也增加與社區鄰居的凝聚力。
當地的市長瑪莉亞·卡馬-阿利費里(Maria Kamma-Aliferi)表示,這個計畫除了讓民眾有參與感,透過減少塑膠製品及其他不可生物降解廢物,島上的自然景觀得到美化,同時也保護脆弱的海洋生物。
讓零廢棄成為日常或許沒那麼難!
零廢棄生活雖然在生活的實踐有難度,等同於我們要事先為生活的各種大小事做規劃,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像是我們要隨時在包袋中準備手帕取代衛生紙、自備餐具取代用餐器皿,有或者是攜帶水壺、購物袋來拒絕容易被丟棄的用品,也就是開始嘗試不那麼便利的生活。
但仔細思考,預先規劃好的安排,在遇到狀況時有可能可以更輕鬆應對,也相對節省時間,例如:自備餐具搭乘高鐵,在用餐完畢後就省去尋找垃圾桶的時間,若剛好又碰上疏運期間,更不用越過眾多人潮只為了丟垃圾。
就像貝亞・強森在書中提到,自從垃圾減量後,她發現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變多了,她可以花更多時間與家人享受野餐、騎車,還有生活的各種體驗。生活其實從來都不需要這麼多的累贅,「足夠」就是美好生活最貼切的代名詞!
Photos / polygreen、shutterstock、zerowaste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