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2

破解「再生能源=昂貴」迷思?我家屋頂變電廠,太陽能發電也能很親民

TVBS

◎ 撰文/王馨儀
◎ 攝影/潘建樺
◎ 部分圖片/民眾提供
◎ 發布日期/2025.04.14

核三廠2號機將在2025年5月17日除役,台灣將步入真正的非核家園,但是民眾最關心的是核電電力缺口如何補上?經濟部為了擴大再生能源推廣,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則達5.7GW以上;2030再生能源占比更要提高到30%,但專家直言,台灣的再生能源政策實並沒有與國際接軌,甚至導致台灣綠電成本居高不下。

2024年再生能源首度破一成

2024年台灣發電量達2,886億度,其中再生能源占比首度破一成達11.6%,太陽光電149億度貢獻最多,而離岸風電84億度,相較前一年度僅44億度,成長近乎翻倍。2024年燃氣火力發電量首度超越燃煤,核能發電占比只剩4%。

◎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

台灣不缺綠電,但缺乏市場上可交易綠電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指出,目前台灣主要再生能源為離岸風力發電以及太陽光電發電。如果以風力發電而言,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國產化」其實會造成很大問題。

首先,國產化希望帶動本土供應鏈發展、建立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市場的技術輸出國,要求包括海事工程、水下基礎、塔架、風機等使用本土技術,但陳中舜直言,這樣本來一度電2.5元,瞬間可能就會變成5元,甚至5元以上。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

▲ 陳中舜指出,台灣再生能源受制於國產化,反而讓國內的再生能源成本很高。(攝影/潘建樺)

「差這麼多錢就是因為『國產化』,希望台灣能自己做風機,希望廠商可以用國內生產的產品來蓋風機,但這些東西為了要確保20年都能運作,所以設備都需要經過驗證,驗證至少要兩年跑不掉。」而這些時間都是成本,陳中舜表示,全世界能支援建設離岸風機的資源、技術跟船隻是有限的,所以是兩年前要排好的船期,「如果現在因為國產化,標準沒有審核過造成延誤的話,一條船一天停在你的港口就是300萬元。」

陳中舜點出,加上台灣提供給離岸風電廠商的海事、水文、風場資料都不齊全,導致歐洲廠商來台灣時,不確定性相對又更高,所以廠商也把價格拉很高,所以成本變高的條件下,原來一度電2.5元的,一下就可以拉高到一度5元、6元。

在再生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階段,企業幾乎根本買不下手這些綠電,因為「買電的人從工業電價往上看,可能工業電價本來一度3元,現在要買綠電一度要到5元、6元甚至更高。買跟賣的價格永遠不會搭在一起,那這些再生電力,最後通通都是用政府的躉購價格一度大約4元、5元的價格賣給台電。」陳中舜憂心地說。 

2種綠電賣相比一比

制度FIT躉售T-REC轉直供
對象台電為單一買方有綠電需求的企業用戶
價格・高於成本有超額利潤
・價格公開
・高於躉售價格
・價格不公開
風險・保證採購20年
・台電信用借款容易(*註1)
・一般太陽光購電契約約為5年
・離岸風電因有國產化政策要求,價格更高
・依據買方信用決定借款額度
交易量2023年超過250億度(約94%)2023年總綠電供計量的6%,約16億度(僅6%)(*註2)
分析FIT主要是各國政府用以支持再生能源初期發展的最迅速的工具,在價格管制和保證收購下,提供超額利潤,吸引廠商投入開發。在收入穩定、風險極低的條件下,廠商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動力。基於合約保密與缺乏公開交易所,故需求方不知道市場實際交易價,擴大彼此交易風險。目前需求方多以市電價格作為參考基礎,此與FIT價格有明顯落差,導致需求端的願付價格與供給端的願售價格難以匹配。
交易
障礙
台電躉購綠電後綠電販售受政府限制,台電屬國營事業亦無誘因創新綠電商品銷售,因此用戶無法購買綠電,最近因輿論要求推出三類小額綠電商品,績效不彰。
轉直供制度使供需匹配媒合產生餘電,造成量的不確定性大增,使合約量的風險難以管控,餘電合約間接亦造成價的風險不確定性,因此PPA合約難以控制與設計,此外解捆的TREC亦有制度設計的障礙,使交易量受限。
政策
建議
1. 將FIT改為FIP(Feed-in Premium)
2. 成立綠電公開交易所,提供完整價量資料與制式化商品契約
3. 取消離岸風電國產化
4. 台電推出綠色電價(Green tariffs)方案
5. 修改餘電合約制度和解捆的TREC制度
xxxxx

註1:台積電與台電為台灣少數有3A信用評等的公司
註2:2024/11已超過21億度

再生能源價格高,你我電費上漲恐也跟綠電有關

也許大家會想,這些再生能源賣給台電,企業只要直接跟台電購買就好了,但是陳中舜坦言:「台電買了這麼多綠電,但現在卻沒有制度賣給企業。」這些多餘的綠電,台電只好把它打散到所有市電裡面,算在我們每個用戶身上,「所以我們的電價上漲除了一部分天然氣價格上漲外,有一部分是因為來自再生能源的電力。」

不過,陳中舜表示,現在經濟部終於開始推動不錯的政策,也就是「低碳電力RE30」的電力分艙制度,願意把綠電打包,就是在台電的市電裡,可以有一部分比例有綠電,台電會幫忙做成商品給企業,產品是涵蓋30%綠電價格、以及70%工業電價,現在企業的公用電價本來是4.27元,打包包裝後希望可以賣給工業用戶約4.88元左右,這就是所謂的綠色電價,是相對容易的採購綠電方式,用來滿足不同企業對綠電的需求。 

居家裝設太陽能板,賣電賺外快又降溫

眾所皆知,目前台灣能源政策鼓勵建置再生能源,尤其在中南部相對日照比北部充足的狀況下,也有不少民眾開始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

高雄許小姐去年五、六月開始,將自家透天厝屋頂租給台電裝設太陽能板。許小姐指出,目前屋頂大概提供30坪左右租給台電,太陽能發的電全部都給台電了,且搭設太陽能板不需要負擔任何費用,「當初選擇把屋頂租給台電,主要會這樣考量是因為近幾年鐵工成本太高,如果是自己搭建太陽能把自用,要花上數十萬元,所以選擇將地租給台電,0負擔,用互惠的方式,達成雙贏。」

除了成本外,許小姐說,「當時也考量到風險,比如颱風天損壞等等風險,租給台電後,合約裡面都有寫道清潔、損壞或任何風險都由台電來承擔,但是合約裡面也會寫道,如果損壞需要讓台電人員進到家裡來進行維修。」

高雄日照比充足,許小姐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

▲ 高雄日照比充足,許小姐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圖/民眾提供)

太陽能板搭建完成後,許小姐開心地說,的確感覺到明顯比較涼快,「這個太陽能板搭了後,有點像是我們很多人頂樓會搭的遮光罩跟鐵皮,可以擋太陽,所以樓下房間溫度一定不會那麼高,通常夏天冷氣大概都開26度,雖然裝了之後還是開26度,但明顯感覺到冷氣很快就冷了,不會感覺等很久,而且沒有這麼熱。」裝太陽能板後,許小姐說,也節省搭採光罩的錢,同時可以兼顧防水與降溫,因為太陽能板中間有縫隙,他們會做透明溝槽把它封起來,所以不會有漏水的疑慮。

至於費用部分,許小姐說,租屋頂給台電是兩年一付,自家屋頂費用是兩萬元,一次綁約是20年,台電人員會來評估遮蔽率,如果有太陽照不太到的地方,就不會裝,台電會有專業人員來量測坪數及可照光的坪數等等,以及電路如何設置到施工。從裝設到現在目前沒有遇到任何問題,只是會有一些太陽能發電的小雜音,但這些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目前也沒有有損壞或是不方便的地方。 

租屋頂給台電是兩年一付,自家屋頂費用是兩萬元,一次綁約是20年。

▲ 租屋頂給台電是兩年一付,自家屋頂費用是兩萬元,一次綁約是20年。(圖/民眾提供)

躉購費率逐年調降,恐降低裝設意願

雖然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裝設太陽能板,賣電給台電,能夠賺取外快收益,但是政府躉購費率不斷調降。以111年行政院公告的躉購費率來看,「屋頂型太陽能」,躉購費率明顯都降低。(見表一)

「屋頂型太陽能」價格愈賣愈低

容量範圍
(瓩)
111年第一階段(元/度)111年第二階段(元/度)114年第一階段(元/度)114年第二階段(元/度)變動趨勢
1瓩以上
不及20瓩
5.89525.78485.70555.6279降低
10瓩以上
不及20瓩
5.45615.3819降低
20瓩以上
不及50瓩
4.29064.2505降低
20瓩以上
不及100瓩
4.55494.45384.08534.0459降低
100瓩以上
不及500瓩
4.0973.96663.75473.7152降低
500瓩以上4.11223.97273.66163.6236降低

太陽能廠商曹先生透露,「我覺得裝設太陽能板的趨勢會越來越少。」曹先生分析,因為躉購費率是每一年做調降,「就是以前可能一度10幾塊,可能每一年調降變成9塊、8塊、7塊,可能它的費率越來越低,所以它賣給台電的電費,對投資商來說,就會賣的更少,所以未來如果躉購費率如果再持續下降的話,我覺得投資商會比較不願意投資。」

曹先生指出,現在的投資商都是簽20年約,所以照理說屋頂上「回本時間」大概需要5到8年,近年政府一直下降費率的話,未來投資商要回本時間可能會拉長到8到10年才會回本,所以廠商剩下10年利潤可以賺,就是回本後,到20年合約滿的期程前,是廠商的利潤,費率下降後面能賺取利潤的時間就越短。

TVBS

▲ 架設住宅式屋頂太陽能板,頂樓室內溫度較涼爽。(圖/民眾提供)

至於為何大多數民眾裝設太陽能板,不願意自發自用,而是選擇全部賣給台電,曹先生分析「裝設太陽能板成本實在太高,如果自發自用,用不完的電再賣給台電,平均15坪每個月可以拿到3,000~4,000元,換算下來一年大概有48,000元,可能要20年左右才可能回本。一般民用很難回收這個價錢,因為民眾能鋪設面積實在太小。」

曹先生認為,想要太陽能板裝設更加普及,以供應商來說,「我覺得政府應該要直接補助施作費用,才能真正提高民眾鋪設太陽能板的意願,因為施作成本真的太高,主要是在電工、太陽能板的成本很高,而且對民眾來說,幾乎沒甚麼利潤,所以民眾安裝的意願也會很低。」 

再生能源想進一步拓展推動,須盡快以市場機制取代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綠色和平的立場,認為躉購制度應該加速退場,盡快用市場機制取代,「因為我們也看到國際上透過躉購再生能源的經驗,雖然躉購是立意良善希望扶植,但有推動的國家,推動十年左右時間,都會在產業成熟時逐漸退場,改市場機制取代。」張皪心表示,台灣從2010年開始推動躉購制度,到現在也已經邁入第15年,其實也看到今年初政府有調降費率,尤其太陽光電,有明顯的調降幅度,所以回到重點,大方向躉購應該由市場機制取代。

依照能源署最新躉購費率,以屋頂太陽光電來看,每度電約3.62至5.7元之間,取決於案場的大小決定,這是民眾裝設後賣給台電的價格,但是透過我們有透過RE10x10綠電倡議調查顯示,很多企業主要透過綠電轉供的形式,也就是直接跟售電業取得轉供合約,取得在一定的量、一定期限內的綠電,平均價格大約是5.67元左右,這其實這比台電的躉購費率的價格還要有競爭優勢,這凸顯出,當企業綠電需求的同時,未來有裝屋頂光電的民眾,可以選擇不只賣給台電,也可以賣給企業。

對於目前許多民眾裝設太陽能板,幾乎沒有在自發自用,多是賣給台電,希望先進快回本,對此張皪心點出兩大原因:第一,是現在市場機制還不健全,交易管道部分,轉供是售電業去盤點案場,再轉供給需要的民眾或企業,但現在還沒有所謂的交易的平台,目前台電有在規劃當中,但還沒推出,這平台用意是讓裝設任何裝設再生能源的民眾、企業,即時用每15分鐘的方式,了解用電、發電量,達成平衡。未來這平台可以記錄哪邊發電量是多少、哪裡需求量多少,可以在總量上管制。

TVBS

▲ 西班牙近兩年太陽能光電賣到翻!西班牙Astillero San Enrique船廠與BlueNewables工程公司在加利西亞自治區建置名為「PV-bos」全球最大浮動式太陽能區。(圖/取自BlueNewables網站

張皪心舉例,假如民眾裝設屋頂光電,現在沒有用電,但有發出太陽光電,就可以把店進到電網,透過交易平台即時出現,賣給有需求的買家,綠電可以彈性、靈活調度,媒合賣家買家。張皪心表示,這樣就可以解決餘電的問題,因為現階段屋頂光電如果走轉供的方式賣給企業或是有需求的買家,現階段是不能處理餘電,就變成要白白的給台電,「有點類似被強制拿走的感覺,但如果有這個交易平台,餘電可以更彈性的調度。」

民眾很少自發自用電的第二大原因,就是資金壓力。張皪心表示,「我們看到有在裝置屋頂光電的部分,其實初期建置成本相對比較高,賣給台電躉購制度是廿年收購保障,在初期融資貸款的時候,銀行金融業者也比較傾向於有穩定資金來源(台電),才願意貸款給民眾,所以賣給台電是一個長期保障,即使在未來躉購費率會逐漸調降,但因為融資考量下,民眾還是會選擇賣給台電。張皪心表示,這部分是建議政府可以在建置初期,給予更多經濟誘因,不論是補貼20%~30%的補助,或提供低利率貸款,相信都有助於推動。 

台灣綠電世界貴,恐須從政策著手改變

在日本以及台灣,再生能源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稀有」,陳中舜指出,如果以日本的規模,日本預計2030年,他們的太陽光電,如果全部照政府規畫蓋完,大概占全國土地的0.67%。而台灣,按照蓋法,到2030年會占掉全國土地面積的0.57%,如果真的按照政府規劃,台灣在2050年台灣要完成40~80GW太陽光電設置的話,會用到1.1%~2%的土地,這些土地還沒扣掉山地等等,占地面積太大。

除了土地稀缺,上述提到的再生能源國產化,也進一步推高成本,也因此導致台灣綠電沒有比傳統電力便宜。陳中舜指出,「如果依照正常的商業行為,政府不干預,台灣部分再生能源是已經可以達到比市電更便宜,但是因為政府干預,反而把市電平價的機會破壞掉,所以很大原因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如果政府真正希望推動民眾願意裝設太陽能板,陳中舜笑說,「最簡單就是你的市電價格如果超過太陽能發電成本,民眾自然就會裝。」他舉例,2022年國際能量價格大漲,歐洲電價也狂飆,當時西班牙政府說,民眾如果願意裝太陽能光電,會給予補貼,同時也會給予電價補貼,結果有民眾計算發現電費高的狀態下,拿了太陽光電補貼後,又拿電價優惠補助非常划算,所以在2022年底2023年初,西班牙的太陽光電賣到缺貨。

陳中舜分析,因為民眾計算裝了以後自發自用,未來至少10~20年內,自己的電價不會那麼貴,大家會覺得是好的投資。陳中舜直言,真正的問題是台灣官方至今從來也沒有告訴大家,未來各類電力來源的成本預估。更進一步來說,沒有這數據,那台灣的2025、2030、2035、2050淨零規劃又是在哪裡,才是未來綠電規畫真正的挑戰。 

Banner_pc Banner-mobile

延伸閱讀

TVBS GOOD footer-img TVBS-GOOD footer-img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TVBS新聞網・內容策展組
新聞部
節目部
ESG永續發展部
趨勢發展部|民調中心